时间: 2025-04-26 10:17: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17:50
视旱过雨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巳旱何秋雨,无禾始水声。
病民岂天意,致此定谁生。
汤爪宁须翦,桑羊可缓烹。
小儒空自叹,得到凤凰城。
在旱灾过后,终于迎来了秋雨,然而田地里依然没有禾苗,水声才刚刚响起。生病的百姓难道真是上天的意志吗?这样的苦难究竟是谁造成的呢?用来煮汤的肉爪还未必需要割去,养的桑树和羊也可以暂时不急着烹煮。小儒生无奈地自叹,倒是得知了“凤凰城”的消息。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江西人。是南宋著名的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常表现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关怀。
创作背景:本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民生困苦的时代,诗人通过对旱灾与秋雨的描写,反映了百姓的苦难与对生活的思考。
《视旱过雨》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写,深刻揭示了社会的苦难与人们的无奈。诗的开头“巳旱何秋雨”,以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旱灾后秋雨来得太迟的无奈与失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接着“无禾始水声”,描绘了旱灾带来的荒芜景象,水声虽响却未能解决眼前的困境。诗中提到的“病民岂天意”,更是直接表达了对天意的不满,质疑社会不公与人命的无常。
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对食物的描写,表现出人们在困境中仍需生存的艰辛。尤其是“汤爪宁须翦,桑羊可缓烹”,展现了对资源的珍惜与对生活的无奈。最后一句“小儒空自叹,得到凤凰城”,则是对理想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期望。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既有对自然环境的细腻观察,也有对社会人情的深刻思考,展现了杨万里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这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灾害的无奈、对百姓苦难的关切,以及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深思与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巳旱何秋雨”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病民岂天意”中的“病民”指的是?
“得到凤凰城”象征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