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20: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20:06
送西昌大夫赵嘉言上印赴阙
杨万里
西昌难作自古传,
卓令赵令不作难。
二令来时民顿宽,
二令去日官余钱。
从来美政人难继,
二君双美今谁似。
卓令已作中都官,
赵令也合即缀卓令班。
自古以来,西昌的治理并不容易,
卓令和赵令的出现,使得治理变得简单。
当二位令公在任时,民众生活宽裕;
而二位离去后,官府的财政也依然充盈。
美好的政令往往难以延续,
这样的双全美德,今后还有谁能比拟呢?
卓令已经成为中央的官员,
赵令也应该加入卓令的班子中。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和词人,以其清新自然、情感真挚的作品而闻名。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表现对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朝政更替之际,杨万里通过对二位令公的赞美,表达了对美好政治的向往和对官员治理能力的期待。诗中反映了民众对良好治理的渴求与对卓越官员的怀念。
这首诗通过对两位官员卓令和赵令的描写,表现了他们在任期间对地方治理的卓越贡献。开头以“西昌难作”引入,强调了治理的艰难,而紧接着则转向对这两位官员的赞美,表明他们的才能使得这一切变得相对容易。诗中提到“二令来时民顿宽,二令去日官余钱”,生动地描绘了他们在任期内带来的民生改善和财政盈余,显示出良好的治理对人民生活的重要影响。
在文末,作者通过对比过去与未来,表达了对未来政治人物的期许和对美政的担忧。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真挚,展示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和对美好政治的向往,体现了杨万里关注民生、追求公正的思想情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对偶和排比等修辞手法,如“二令来时民顿宽,二令去日官余钱”,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核心思想在于对良好治理的追求和对有作为官员的赞美,反映了诗人对社会公平与民生幸福的关注。
诗词测试:
西昌的治理难度是自古以来就被提及的吗?
A. 是
B. 否
在诗中,二令在任时给民众带来了什么变化?
A. 增加了税收
B. 生活宽裕
诗中提到的卓令和赵令的表现如何?
A. 不如前任
B. 令人赞美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杨万里的这首诗和李白的《将进酒》,虽然主题不同,但两者均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体现了中国古代诗人共同的情怀与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