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南斋前梅花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4-26 04:02:09

诗句

山园腊里日疏芜,只有南斋最起予。

竹映梅花花映竹,翠毛障子玉妃图。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02:09

原文展示:

山园腊里日疏芜,
只有南斋最起予。
竹映梅花花映竹,
翠毛障子玉妃图。

白话文翻译:

在这座山园里,腊月的阳光照耀,草木稀疏,
唯有南斋的梅花最为鲜艳。
竹子映衬着梅花,梅花又映衬着竹子,
翠绿色的毛障子宛如玉妃的图画。

注释:

  • 腊里:腊月,即农历十二月。
  • 最起予:最为显眼、最先映入我的眼帘。
  • 竹映梅花:竹子映衬着梅花,形成美丽的景象。
  • 翠毛障子:翠绿色的毛障子,形状像是玉妃的画作。

典故解析:

“玉妃图”可能指的是古代对美丽女子的描绘,象征着高洁和优雅。梅花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视为坚韧与高洁的象征,而竹子则象征着谦虚与正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阮亭,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因其诗风清新自然、语言通俗易懂而受到后世喜爱。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杨万里在山园中观察梅花和竹子,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个人的情感寄托。

诗歌鉴赏:

《南斋前梅花二首 其一》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冬日的山园景色,表现出诗人对梅花的热爱与赞美。全诗以“腊里日疏芜”开篇,给人一种清冷、宁静的意境。腊月的阳光透过稀疏的草木,照耀在南斋的梅花上,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梅花的独特美丽。
接着,诗人巧妙地运用“竹映梅花,花映竹”的对称描写,构建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竹子和梅花相互辉映,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美。最后一句“翠毛障子玉妃图”更是将景物升华为一幅艺术作品,体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整首诗情景交融,展现了冬日特有的清新与雅致,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山园腊里日疏芜:描绘腊月的山园,阳光照耀下显得草木稀疏。
  2. 只有南斋最起予:在这片稀疏的景象中,唯独南斋的梅花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3. 竹映梅花花映竹:竹子与梅花相互映衬,形成独特的视觉效果。
  4. 翠毛障子玉妃图:翠绿的毛障子如同美丽的玉妃图,赋予景物以艺术色彩。

修辞手法:

  • 对仗:第二句和第三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最后一句将毛障子比作玉妃图,增添了诗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梅花高洁品质的欣赏,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梅花:象征坚韧与高洁,表现出诗人对清高品质的追求。
  • 竹子:象征谦虚与正直,代表一种坚韧的品格。
  • 翠毛障子:表现出自然的美丽与和谐,象征着诗人理想中的完美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腊里”指的是哪个月? A. 十月
    B. 十二月
    C. 一月

  2. 诗中“竹映梅花,花映竹”表现了什么样的景象? A. 寂静
    B. 和谐美
    C. 荒凉

  3. 诗人对梅花的态度是: A. 轻视
    B. 赞美
    C. 忽视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梅花》:同样表现梅花的高洁与坚韧。
  • 陶渊明《桃花源记》:描绘自然美与理想生活的诗篇。

诗词对比:

杨万里的梅花诗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中的梅花相对比,两者都表现了对梅花的赞美,但杨万里更注重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而李清照则更侧重于情感的抒发与个人体验的融合。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登总持寺阁 奉使自蓝田玉山南行 晨坐斋中偶而成咏 叙怀二首 南郊文武出入舒和之乐 初秋忆金均两弟 江上 初发曲江溪中 通化门外送别 杂诗五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兢兢干干 时诎举赢 单人旁的字 夕字旁的字 癶字旁的字 虎踞鲸吞 洛闽 违年 三下两下 趁贴 迁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示字旁的字 提手旁的字 坟碑 鞭打快牛 拟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木讷寡言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