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0:30: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0:30:17
《夜合花》
作者: 王策 〔清代〕
画里留仙,诗中倚玉,飘零丸髻王郎。
蔫红几点,莺儿衔去深藏。
银叶篆,宝奁光。
隔烟波十丈金塘。
此时曾否,开帘待燕,摘蕊新妆。
朱阑曲曲回肠。
空记轻酥枕晕,纤指橙香。
天生杜宇,如何化得鸳鸯。
依小阁,望银墙。
为愁多醉不成狂。
月沈灯灺,书来梦去,多少猜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留存仙气的画面,诗人在画中倚靠着瑰丽的玉石,仿佛是王郎(王子)那样的美少年。那几朵蔫红的花朵,被黄莺叼走,藏在深处。银色的叶子如篆刻般闪耀,宝箱中的光辉映照在一旁。隔着十丈的烟波,金色的塘水波光粼粼。此时此刻,是否已经掀开帘子等候燕子归来,采摘花蕊,重新妆扮自己?朱色的栏杆曲折而绕,令人心绪回肠。只记得轻柔的酥枕上,留下了纤指的橙香。天生的杜鹃鸟,怎能变得如鸳鸯般相依相偎?在小阁楼上,远望银色的墙壁。为忧愁而多次醉酒,却无法成狂。月亮沉下,灯火模糊,书信来去,留下了多少的猜测与思量。
王策,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他的诗多描写情景、抒发个人情感,常常融入对自然的细致观察。
《夜合花》写于清代,正值那个时期社会文化繁荣,诗歌创作受到影响。诗人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表达了内心的惆怅与思念,反映出时代的情感特征。
《夜合花》是一首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诗作。诗中通过精致的意象,描绘了一个充满幻想与美感的夜晚。开篇的“画里留仙,诗中倚玉”便将读者带入一个理想化的仙境,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体现了诗人对美的向往与追求。随着诗句的展开,莺鸟的出现与花朵的凋零,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流逝,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隔烟波十丈金塘”的描写,展现了远离尘嚣的宁静与美丽,诗人在此情此景中,思绪飘荡,感受到一种无形的牵挂。尤其是“朱阑曲曲回肠”,在视觉与听觉的交织中,表现出诗人内心的纠结与缠绵。整体而言,诗歌在细腻的描写与情感的渲染中,使得读者在欣赏自然之美的同时,也感受到深深的思念与无奈,仿佛置身于一个既美好又忧伤的梦境之中。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人情的交融,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与对爱情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深深的忧伤与思考。诗人在细腻的描写中反映出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的交织。
诗中“蔫红几点,莺儿衔去深藏”表达了什么情感?
“朱阑曲曲回肠”中的“朱阑”象征什么?
诗人的情感在整首诗中是怎样的?
《水调歌头》和《夜合花》均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怀念和对时间流逝的感叹。李清照的作品则更多地展现了女性细腻的情感,通过两者的对比,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古代诗人对情感的细致表达与对自然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