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4:26: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4:26:04
夜合枝头别有春,
坐含风露入清晨。
任他明月能相照,
敛尽芳心不向人。
全诗翻译:
夜合花在枝头绽放,仿佛是春天的另一个象征。我静坐在风露之间,感受着清晨的气息。即便明月照耀着它,也不愿将自己的芳香散发给外人,收敛自己的心事。
此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明月”常被用作象征孤独和思念的意象,夜合花则常与夜的静谧相结合,寓意内心的隐秘情感。
李东阳(出生于1515年,卒于1580年),明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与政治家,曾任翰林院编修。李东阳的诗歌以清新、自然见长,常表现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悟。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东阳的晚年时期,反映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自然美的向往。夜合花的象征意义也许反映了他对隐秘情感的理解与珍视。
这首《夜合花二绝 其一》充分展现了李东阳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深邃思考。开篇以“夜合枝头别有春”引入,生动描绘了夜合花的美丽,仿佛春天在夜晚悄然降临,给人以温暖和希望的感觉。接着,“坐含风露入清晨”表达了一种宁静的生活状态,诗人安静地坐在清晨的风露中,感受自然的清新与纯净。
然而,诗的后半部分却流露出一种隐秘的情感,“任他明月能相照,敛尽芳心不向人”,明月的照耀并未使夜合花向人展示自己的芳香,反而选择了隐忍与内敛。这一反差,展现了诗人对内心情感的深刻理解与珍视,似乎在传达一种对隐私与内心世界的尊重。
整首诗在意境上营造出一种宁静、内敛的氛围,诗人在与自然的交流中,感受到人生的深邃与复杂。李东阳通过夜合花的描写,展现了对隐秘情感的理解,突破了表面的美丽,深入内心的世界,形成了独特的情感基调。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内心情感的珍视与隐忍。诗人在夜合花的描写中,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自我情感的深刻理解,传达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情感基调。
夜合花在什么时间开放?
诗中提到的“明月”象征什么?
“敛尽芳心不向人”这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