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21: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21:14
慈恩寺怀旧
作者: 李端 〔唐代〕
去者不可忆,旧游相见时。
凌霄徒更发,非是看花期。
倚玉交文友,登龙年月久。
东阁许联床,西郊亦携手。
彼苍何暧昧,薄劣翻居后。
重入远师溪,谁尝陶令酒。
伊昔会禅宫,容辉在眼中。
篮舆来问道,玉柄解谈空。
孔席亡颜子,僧堂失谢公。
遗文一书壁,新竹再移丛。
始聚终成散,朝欢暮不同。
春霞方照日,夜烛忽迎风。
蚁斗声犹在,鸮灾道已穷。
问天应默默,归宅太匆匆。
凄其履还路,莽苍云林暮。
九陌似无人,五陵空有雾。
缅怀山阳笛,永恨平原赋。
错莫过门栏,分明识行路。
上智本全真,郄公况重臣。
唯应抚灵运,暂是忆嘉宾。
存信松犹小,缄哀草尚新。
鲤庭埋玉树,那忍见门人。
诗的开头提到已经逝去的人无法再回忆,曾经游玩的旧地如今再见时的情景。凌霄花虽依旧盛开,但并不是来看花的季节。与文友相聚,已是很久的事,东阁里可以联床而坐,西郊也可以携手共游。彼苍的天空是如此模糊不清,劣质的事情反而浮现出来。重回远师溪,谁还喝过陶渊明的酒?曾经在禅宫相会,容光焕发在眼前。四周来问道的人,手中握着玉柄,轻松地谈论空灵的道理。孔子去世,颜子也不在,僧堂里失去了谢公的身影。墙壁上留有遗文,新竹丛中再生长。聚会的开始总会结束,早上的欢愉与晚上的不同。春霞照耀着大地,夜烛在风中摇曳。蚂蚁的争斗声仍在,鸮鸟的灾难已至尽头。问天时显得沉默,归家的路程太过匆忙。走在凄凉的路上,苍茫的云林已是黄昏。城市的街道似乎无人,五陵只剩雾气。怀念山阳的笛声,永恨平原的赋诗。错过了门栏,清晰地识得行路。上智之人本是全真的,郄公更是重臣。唯有抚慰灵运,暂时忆起那位嘉宾。松树尚小,草木仍新。鲤庭埋藏着玉树,怎能忍心再见门徒?
李端,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时期,以其清新、缜密的诗风著称。他的诗常涉及怀旧、友谊及人生感悟,风格典雅,语言简练。
《慈恩寺怀旧》写于李端对往昔朋友及旧地的深切怀念之际。慈恩寺为唐代著名寺庙,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变化,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无奈与感慨。
《慈恩寺怀旧》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眷恋。诗中不仅有对旧游的怀念,还有对逝去友人的追思,体现了唐代文人对于友情和人生的思考。开篇即以“去者不可忆”引入,语气中带着淡淡的哀伤。诗中提到的“凌霄徒更发”,把自然景色与人的情感结合,表现出一种生命的无常。
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通过“重入远师溪”及“谁尝陶令酒”引发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陶渊明的酒象征着一种超脱尘世的淡泊。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回顾与友人相聚的情景,如“倚玉交文友”,展现出友情的温暖,同时也透露出对友人离去的无奈。诗的后半部分,运用“春霞方照日,夜烛忽迎风”的意象,表现时间的流逝以及人生的变迁。
整首诗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相结合,构建出一幅怀旧的画面,令人深思。诗中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友人的追忆以及对生命本质的探讨,使得这首诗具有深厚的情感内涵和艺术价值。
整首诗表达了对逝去时光和友人的怀念,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对美好瞬间的珍惜。通过丰富的自然意象,诗人传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展现了唐代文人对友情和人生的哲学思考。
李端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宋代
B) 唐代
C) 唐宋
诗中提到的“陶令酒”指的是哪个诗人的酒?
A) 李白
B) 陶渊明
C) 杜甫
“去者不可忆”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怀念
B) 失落
C) 期待
以上是关于《慈恩寺怀旧》的详细解析,希望对你理解这首诗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