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18:01: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18:01:32
独爱僧房竹,春来长到池。
云遮皆晃朗,雪压半低垂。
不见侵山叶,空闻拂地枝。
鄙夫今夜兴,唯有子猷知。
我最喜欢僧人的房子旁边的竹子,春天来时它们一直长到池塘边。
白云遮住了天空,显得格外明亮;雪花压在竹子上,竹子半低垂着。
看不见山上的树叶,只能听见枝条轻轻拂动地面的声音。
今晚我兴致勃勃,只有你,子猷,能理解我的心情。
李端,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世纪,活跃于贞元年间。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表现出对山水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作于雪夜,李端在山寺中独自一人,借助对自然的观察与感悟,抒发内心的情感和对友人的思念。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雪夜中僧房竹子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孤独生活的深刻体验。开篇以“独爱僧房竹”表明了诗人的偏爱,竹子在这里不仅是自然的象征,更是清高和坚韧品格的象征。在春天的阳光照耀下,竹子生机勃勃,生长至池塘边,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
接着,诗人描绘了雪夜的景象,“云遮皆晃朗,雪压半低垂”,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一种静谧而又清新的意境。诗中的“雪压”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写,也隐喻了生活中的重压与沉重,而“半低垂”的竹子则表现了面对压力时的坚韧与柔韧。
后两句“鄙夫今夜兴,唯有子猷知”则是情感的升华,诗人在此刻的喜悦和孤独中,渴望友人能理解自己的情感,体现出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谊。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与内心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追求和对友谊的珍视,是一首充满哲理的佳作。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生活的思考,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友谊的珍视,展现了一种哲理性的情感。
诗人最喜欢什么植物?
A. 菊花
B. 竹子
C. 桃花
答案:B
诗中提到的环境是什么样的?
A. 雨夜
B. 雪夜
C. 晴天
答案:B
“鄙夫”在这里指谁?
A. 诗人自己
B. 朋友
C. 僧人
答案:A
王维的《竹里馆》同样描绘了竹子的意象,但更侧重于友人相聚的温馨。而李端的诗则在孤独中寻求理解,情感更为复杂和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