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与苗员外山行》

时间: 2025-04-26 03:44:10

诗句

古人留路去,今日共君行。

若待青山尽,应逢白发生。

谁知到兰若,流落一书名。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44:10

原文展示:

与苗员外山行
作者: 李端〔唐代〕

古人留路去,今日共君行。
若待青山尽,应逢白发生。
谁知到兰若,流落一书名。

白话文翻译:

古人留下的道路早已消逝,今天我和你一起行走在这山间。如果等到青山都消逝,我想应该会迎来白发苍苍的时日。谁能想到走到兰若的地方,却只留下一个书名而已。

注释:

  • 古人:指古代的人,诗中暗示的是那些曾经走过这条路的人。
  • 留路去:留下的道路已经消失,暗指时间的流逝。
  • :这里指朋友或同行者。
  • 青山:象征着青春和活力。
  • 白发生:象征着衰老和人生的无常。
  • 兰若:指兰若寺,象征着幽静的环境。
  • 流落:漂泊、无处归依的状态。
  • 书名:可能指的是留存的文化或记忆。

典故解析:

“白发生”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象征衰老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兰若(兰若寺)在古代文学中常作为隐士或追求清静生活的象征,代表着一种超脱的精神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端,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以风景以及人生哲理为主,风格清新,常常通过自然景物传达内心的感受。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与友人一同游山时,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思考。在唐代,文人雅士常常结伴游山玩水,借此抒发情感,诗中表现了对友谊的珍视与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与苗员外山行》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诗人在与友人共游的过程中,抒发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开篇以“古人留路去”引入,表现出对历史的追溯与对当下的珍惜。接着“若待青山尽,应逢白发生”,通过青山与白发的对比,深刻揭示了生命的短暂与脆弱。诗的最后一句“谁知到兰若,流落一书名”,则让人产生对文化遗产和个人记忆的思考,仿佛在问:在这纷繁的尘世中,我们最终能留下什么?整首诗蕴含着深邃的哲理,既有对友谊的珍视,也有对生命的反思,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描绘了古人已经离去,留下的只是历史的痕迹,强调了时间的无情。
    • 第二联通过青山与白发的对比,反映了时间的流逝以及人生的变化,暗示着生命的无常。
    • 第三联则引出对兰若的思考,留下的是文化的象征,书名则可能代表着某种理想与追求。
  •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青山”和“白发”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意的深度。
    • 象征:青山、白发、兰若等意象都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传递出不同的情感和哲理。
  • 主题思想

    •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时间流逝的感叹,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表达了人与自然、人与历史之间深刻的联系。

意象分析:

  • 青山:象征着青春、活力和美好时光。
  • 白发生:象征衰老、时间的无情。
  • 兰若:象征宁静、隐居,代表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 书名:象征文化的传承和个人的记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青山”象征什么? A. 年轻与活力
    B. 衰老与遗忘
    C. 文化与历史

  2. “白发生”在诗中代表什么? A. 生命的希望
    B. 时间的流逝与无常
    C. 友谊的长久

  3. 兰若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繁华与喧嚣
    B. 平静与隐逸
    C. 战争与纷争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夜泊牛斗星》
  • 杜甫《登高》

诗词对比:

  • 比较《与苗员外山行》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首诗都表现了与自然的关系,但李端更强调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而王维则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文学史》
  • 《唐诗鉴赏辞典》

相关查询

闲居 书壁 示侄 景定癸亥特旨以布衣陈随隐除东宫掌书作贺之 景定癸亥特旨以布衣陈随隐除东宫掌书作贺之 菩萨蛮 腊梅 竹枝辞 仁寿堂古梅 过仙都徐氏山居 其二 马王庙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儿客 英毅 提手旁的字 大凡 豕字旁的字 三回五次 黄字旁的字 宝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旦的词语有哪些 目眩头晕 推聋做哑 大器晚成 氏字旁的字 亩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唯开头的成语 撒泼行凶 蟠根错节 硬山 飞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