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4 11:36: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4 11:36:32
正月十八日蔡州道上遇雪子由韵二首
兰菊有生意,微阳回寸根。
方忧集暮雪,复喜迎朝暾。
忆我故居室,浮光动南轩。
松竹半倾泻,未数葵与萱。
三径瑶草合,一瓶井花温。
至今行吟处,尚余履舄痕。
一朝出従仕,永愧李仲元。
晚岁益可羞,犯雪方南奔。
山城买废圃,槁叶手自掀。
长使齐安人,指说故侯园。
铅膏染髭须,旋露霜雪根。
不如闭目坐,丹府夜自暾。
谁知忧患中,方寸寓羲轩。
大雪従压屋,我非儿女萱。
平生学踵息,坐觉两登温。
下马作雪诗,满地鞭箠痕。
伫立望原野,悲歌为黎元。
道逢射猎子,遥指狐兔奔。
踪迹尚可寻,窟穴何足掀。
寄谢李丞相,吾将反丘园。
这首诗的意思可以理解为:
兰花和菊花仍然生机勃勃,微弱的阳光照耀着它们的根。刚才还担心傍晚的雪,转眼又高兴地迎来了早晨的阳光。想起我故乡的房子,阳光在南窗上浮动。松树和竹子半倾泻,连葵和萱草也都没能算在内。三条小径通向美丽的草地,一瓶水温暖了井中的花。至今我吟咏的地方,仍然留有我的足迹。一旦出仕,永远感到愧疚,像李白那样的朋友。晚年的我更觉得羞愧,冒雪南下求官。山城里我买下荒废的菜园,枯叶在我手中随意翻动。长久以来,齐安的人们都在说我的故园。铅墨染黑了我的胡须,霜雪在根部显露出来。不如闭上眼睛坐着,夜晚的丹府自然就会温暖。谁知道在忧患中,我的心灵依旧寄托在羲轩。大雪压在屋顶上,我已不是孩子的母亲。平生我学会了静坐,坐着感到两次的温暖。下马写下雪的诗,满地都是马鞭的痕迹。伫立在原野上,悲歌为百姓唱。遇见猎人,遥远地指着狐狸和兔子奔跑。踪迹尚可追寻,洞穴又有什么值得翻动的呢?寄谢李丞相,我将返回我的田园。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兼任政治家。其一生经历了多次政治斗争,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气,又有细腻情感,是宋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此诗作于正月,正值寒冬腊月,诗人在蔡州道上遇雪,借雪抒发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的感慨。诗中透露出对仕途的无奈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苏轼在这首诗中通过描写雪天的情景,表达了对故乡和田园生活的深切怀念,以及对仕途生活的无奈与失落。诗的开头,诗人用“兰菊有生意”描绘了冬日中仍然有生命力的植物,象征着对生活的希望。在经历了“暮雪”的忧愁后,诗人又迎来了“朝暾”的光明,体现了乐观的态度。
诗中多次提及故乡和理想的田园生活,表现了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尤为值得注意的是,诗的最后几句,诗人通过猎人指猎物的情景,暗示了生活的艰辛和困境。尽管如此,诗人选择以“寄谢李丞相,吾将反丘园”结束,表现出对归隐田园的渴望。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苏轼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文关怀。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田园生活的渴望,以及对政治仕途的无奈与感慨。在忧虑与怀旧的情感交织中,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李仲元”是指哪位诗人?
A. 杜甫
B. 李白
C. 白居易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兰菊有生意”,意味着和的生机。
判断题:诗人对仕途的态度是积极的。(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