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时间: 2025-05-19 09:18:48

诗句

肩舆任所适,遇胜辄留连。

焚香引幽步,酌茗开静筵。

微雨止还作,小窗幽更妍。

盆山不见日,草木自苍然。

忽登最高塔,眼界穷大千。

卞峰照城郭,震泽浮云天。

深沉既可喜,旷荡亦所便。

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

归来记所历,耿耿清不眠。

道人亦未寝,孤灯同夜禅。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9 09:18:48

原文展示

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作者:苏轼

肩舆任所适,遇胜辄留连。
焚香引幽步,酌茗开静筵。
微雨止还作,小窗幽更妍。
盆山不见日,草木自苍然。
忽登最高塔,眼界穷大千。
卞峰照城郭,震泽浮云天。
深沉既可喜,旷荡亦所便。
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
归来记所历,耿耿清不眠。
道人亦未寝,孤灯同夜禅。

白话文翻译

我乘坐着轿子随意游览,遇到美景便留连往返。
焚香引导着我走向幽静的步道,品茶招待着静谧的聚会。
细雨停了又开始,小窗户更显幽静的美丽。
盆山看不见阳光,草木亦显得苍翠。
忽然登上最高的塔,眼前的视野开阔无尽。
卞峰映照着城郭,震泽的浮云飘渺在天际。
深沉的环境让我心情愉悦,广阔的空间也让我感到舒适。
在幽静的寻觅尚未结束时,村落中已升起晚烟。
归来时记起所经过的地方,心中清醒而无法入眠。
道人也未入睡,孤灯下共度夜晚禅意。

注释

  • 肩舆:用肩扛的轿子,古代一种交通工具。
  • :表示随即、便。
  • 焚香:点香,表示对佛教的敬仰。
  • 酌茗:品茶,表示享受宁静的时光。
  • 微雨:细小的雨,营造出一种清新幽静的氛围。
  • 盆山:指小山,形容看不到日光的地方。
  • 耿耿:形容清晰明亮的样子。
  • 道人:指修道之人,常常与佛教、道教相关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苏轼在文学上成就卓著,诗、词、文俱佳,尤其在词方面被誉为“词宗”。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抒发情感,兼具豪放与细腻。

创作背景

《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是在端午节期间,苏轼游览各大寺庙时所作,表达了他在游览中所感受到的自然美和内心的宁静。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禅意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苏轼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内心宁静的向往。开篇即以“肩舆任所适”引入,表现出一种随性而自在的生活态度,体现了他对人生的淡泊与洒脱。通过“焚香引幽步,酌茗开静筵”两句,诗人描绘了一个幽静雅致的环境,仿佛让人置身于一种超脱的境界。

在描写自然景色时,苏轼运用了“微雨止还作,小窗幽更妍”的对比,突出了细雨中的静谧与小窗户的温馨,使整个画面更具立体感和层次感。接着,诗人登上高塔,眼界开阔,视野中“卞峰照城郭,震泽浮云天”,将自然与人文结合,显示出广阔的胸怀和对世界的探索。

整首诗在情感上逐渐深入,最后以“归来记所历,耿耿清不眠”结束,表达了诗人对旅行的回忆和思索,留给读者一种淡淡的哲理与深邃的禅意。诗中蕴含的对寂静的欣赏和内心的平和,恰恰反映了苏轼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展现了他作为文人对自然、人生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肩舆任所适:乘坐轿子随意行走,表现了诗人的闲适。
  2. 遇胜辄留连:遇到美景便驻足留恋,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3. 焚香引幽步:点燃香引导自己步入宁静之地,表现了对禅意的追求。
  4. 酌茗开静筵:品茶招待朋友,营造出静谧的氛围。
  5. 微雨止还作:细雨时而停下,时而又来,增添了自然的灵动。
  6. 小窗幽更妍:小窗户透出的幽静之美,展现了环境的雅致。
  7. 盆山不见日:盆地中的小山无法见到阳光,暗示着幽静的环境。
  8. 草木自苍然:草木在幽静中显得更加苍翠,传达出生命的气息。
  9. 忽登最高塔:突然登上高塔,展现出俯瞰的视野。
  10. 眼界穷大千:眼前的视野开阔无尽,展现出对世界的思考。
  11. 卞峰照城郭:卞峰的倒影映照着城市,展示出自然与人文的交融。
  12. 震泽浮云天:震泽的天空浮云飘渺,增添了一份飘逸感。
  13. 深沉既可喜:深沉的环境令人愉悦,表达对静谧的喜爱。
  14. 旷荡亦所便:宽广的环境同样让人感到舒适。
  15. 幽寻未云毕:幽静的寻觅尚未结束,暗示了对宁静的追求。
  16. 墟落生晚烟:乡村中升起晚烟,营造出一种归乡的情景。
  17. 归来记所历:回想起旅途中的所见所闻,充满了反思。
  18. 耿耿清不眠:内心清醒却无法入眠,表达了对生活的深思。
  19. 道人亦未寝:修道之人也未入睡,体现出共同的静谧氛围。
  20. 孤灯同夜禅:孤灯下共同体会禅意,增添了一份默契与内心的平和。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盆山不见日”,用盆山比喻幽深的环境,形象地传达出一种隔离感。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
  • 拟人:如“草木自苍然”,赋予了自然以生命的情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端午节的游览为背景,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流露,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思索和对宁静的渴望。诗中展现出一种超然脱俗的禅意,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肩舆:象征着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
  • 焚香:代表对佛教信仰的敬仰与内心的宁静。
  • 微雨:象征着清新与幽静,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 高塔:象征着视野的开阔,反映了对世界的探索。
  • 晚烟:象征着归属感与温情,增加了诗的生活气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焚香引幽步”意指什么?
    A. 走进喧闹的市场
    B. 走向宁静的地方
    C. 进入热闹的聚会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盆山不见日”描绘了一个____的环境。

  3. 判断题:诗人对旅途的回忆是愉快的。(对/错)

答案

  1. B
  2. 幽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表达孤独与思乡之情。
  • 《山中杂诗》(王维):抒发对山水自然的热爱与哲理。

诗词对比

对比作品:李白《月下独酌》

相似点: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悟与内心的思考;都展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不同点:苏轼的诗更多地体现了与他人共享宁静的情境,而李白的诗则更强调个人的孤独与对月光的寄情。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选》
  • 《宋代文学研究》
  • 《古诗词鉴赏》

以上为《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的详细解析与学习内容,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惜余春·急雨收春 赋得枕上闻雁 寄题盱眙杜子师东山草堂 久病寄二三亲友 寄王岐 苦竹村南马上 桃源行(凤栖梧三首) 鹦鹉洲 怀寄清凉和上人二首之一 平野堂重送江茂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榷酒征茶 蛤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带金火的字有哪些?带金火的汉字大全 恶弱 麻字旁的字 募原 三框儿的字 鸟声兽心 土茅 臣字旁的字 执着的繁体字怎么写?执着的繁体字书写详解_汉字笔顺学习 美须豪眉 谦虚谨慎 硬耳旁的字有哪些?带硬耳的汉字大全 釆字旁的字 小字旁的字有哪些?带小的汉字大全 判分 恒字笔顺详解:掌握恒的正确书写方法_汉字笔顺学习 决不待时 走开头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