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54: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54:26
原文展示:
胡雁畏空漠,群飞向洲渚。褰云避射戈,万里声悲苦。月色满关河,欲下迷处所。春江沙平净,鱼蚌不可数。饱暖身肥腴,归路欲远举。寻常弓箭儿,仰视随意取。从来远祸心,狼藉失旧侣。小哉衔芦智,岂识保身语。
白话文翻译:
胡地的雁群畏惧广阔的沙漠,成群结队地飞向水边的沙洲。它们在云层中穿梭,躲避猎人的箭矢,飞越万里,发出悲苦的鸣叫。月光洒满关隘和河流,雁群想要降落却迷失了方向。春江边的沙滩平坦洁净,鱼和蚌的数量多得数不清。雁群吃得饱暖,身体肥壮,准备远走高飞。普通的弓箭手,抬头就能随意射中它们。雁群一直远离祸患,却因为失去旧时的伴侣而狼藉一片。它们那点衔芦的智慧,怎能理解保全自身的道理呢?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蔡襄(1012-1067),字君谟,北宋文学家、书法家。他的诗文风格清新自然,尤以书法著称,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这首诗描绘了胡雁的生存状态,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生态的关注和对生命脆弱性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蔡襄游历北方边疆时所作,通过对胡雁的描绘,表达了对边疆生态环境的观察和对生命脆弱性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胡雁为主角,描绘了它们在北方边疆的生存状态。诗中,“胡雁畏空漠,群飞向洲渚”一句,既展现了雁群对广阔沙漠的畏惧,又描绘了它们寻找栖息地的情景。“褰云避射戈,万里声悲苦”则进一步以雁群的视角,展现了它们在飞行中的艰辛和悲苦。后文通过对春江沙滩的描绘,以及雁群饱暖后的远行,暗示了生命的脆弱和生存的不易。整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胡雁的描绘,折射出作者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胡雁生存状态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生命脆弱性的思考和对自然生态的关注。诗中,雁群的艰辛飞行和迷失方向,以及它们对猎人的躲避,都反映了生命的脆弱和生存的不易。同时,诗中也隐含了对人类行为的批判,提醒人们要尊重和保护自然生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胡雁”指的是什么? A. 北方边疆的雁 B. 南方的雁 C. 东方的雁 D. 西方的雁
诗中的“空漠”象征着什么? A. 广阔而荒凉的环境 B. 繁华的城市 C. 宁静的乡村 D. 热闹的市场
诗中的“洲渚”象征着什么? A. 雁群的栖息地 B. 人类的居住地 C. 猎人的狩猎地 D. 商人的交易地
诗中的“褰云避射戈”比喻了什么? A. 雁群躲避猎人的行为 B. 雁群寻找食物的行为 C. 雁群迁徙的行为 D. 雁群休息的行为
诗中的“月色满关河”象征着什么? A. 夜晚的宁静和美丽 B. 白天的喧嚣和繁忙 C. 黄昏的宁静和美丽 D. 黎明的宁静和美丽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