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送从弟游江淮兼谒鄱阳刘太守》

时间: 2025-04-26 04:51:58

诗句

都门柳色朝朝新,念尔今为江上人。

穆陵关带清风远,

彭蠡湖连芳草春。

泊舟借问西林寺,晓听猿声在山翠,

浔阳北望鸿雁回,湓水东流客心醉。

须知圣代举贤良,

不使遗才滞一方。

应见鄱阳虎符守,思归共指白云乡。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51:58

原文展示:

送从弟游江淮兼谒鄱阳刘太守
——李颀

都门柳色朝朝新,
念尔今为江上人。
穆陵关带清风远,
彭蠡湖连芳草春。
泊舟借问西林寺,
晓听猿声在山翠。
浔阳北望鸿雁回,
湓水东流客心醉。
须知圣代举贤良,
不使遗才滞一方。
应见鄱阳虎符守,
思归共指白云乡。

白话文翻译:

在京城的柳树每天都显得新鲜,
我想念你如今已是江上的人。
穆陵关的清风远远吹来,
彭蠡湖的芳草与春色相连。
我停船向西林寺打听,
清晨听见猿声在青翠的山间。
从浔阳北望,鸿雁在空中回旋,
湓水东流,旅人的心情陶醉。
要知道在圣明的朝代选拔贤良,
不会让有才之士滞留一方。
你应该能见到鄱阳的虎符守卫,
相约一起指向那白云的故乡。

注释:

  • 都门:指京城,通常指长安。
  • 柳色:指柳树的颜色,象征春天的生机。
  • 穆陵关:位于今江西省,是山关的名称。
  • 彭蠡湖:位于今江西省,湖水广阔,春草秀丽。
  • 西林寺:著名寺庙,可能是指寻求心灵宁静的地方。
  • 猿声:猿猴的叫声,常用来表现孤独与惆怅。
  • 浔阳:地名,指今江西省九江市。
  • 鸿雁:象征思乡的鸟类,常见于古诗中。
  • 湓水:指湓江,流向东边,象征离别与旅行。
  • 虎符:古代用以象征权力和军令的符号。
  • 白云乡:象征理想的归宿或故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颀(约690年-766年),字常先,号青山,唐代诗人,属于初唐四杰之一,与王勃、卢照邻、杨炯并称。李颀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和人情,情感真挚,作品多涉及游历和感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李颀送行他的从弟时,弟弟将前往江淮一带,诗中流露出对亲人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怀念与祝福,同时也描绘了江淮的自然风光,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送从弟游江淮兼谒鄱阳刘太守》是一首情感真挚的送别诗,诗中通过描绘江淮的美丽景色,表达了对亲人的关怀与祝福。首联“都门柳色朝朝新”以柳色象征春天的生机,唤起了对弟弟的思念。接下来的描写中,穆陵关的清风、彭蠡湖的芳草,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自然氛围,进一步加深了对弟弟旅途的祝福。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停舟询问西林寺、晨听猿声,表达出一种孤独的情感,同时又通过“浔阳北望鸿雁回,湓水东流客心醉”展现旅行的乐趣与对故乡的思念。最后两句提到“圣代举贤良”,强调贤良才子应得到重用,反映出诗人对社会的关心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江淮的自然美景,还流露出浓厚的人情味,展现了李颀深邃的情感与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都门柳色朝朝新:在京城的柳树每天都显得新鲜,暗示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2. 念尔今为江上人:想念你,如今已经成为江边的人,表达了对弟弟的思念。
  3. 穆陵关带清风远:穆陵关的清风从远处吹来,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
  4. 彭蠡湖连芳草春:彭蠡湖的芳草与春天相连,描绘出美丽的江南春景。
  5. 泊舟借问西林寺:我停船向西林寺询问,表现出对精神寄托的渴望。
  6. 晓听猿声在山翠:清晨听到猿声在青翠的山间,渲染出孤独与惆怅。
  7. 浔阳北望鸿雁回:从浔阳北望,鸿雁在空中回旋,象征思乡之情。
  8. 湓水东流客心醉:湓水向东流淌,旅人的心情陶醉于美景之中。
  9. 须知圣代举贤良:要知道在圣明的朝代选拔贤良,表达了对人才的重视。
  10. 不使遗才滞一方:不会让有才之士滞留一方,强调了对人才的需要。
  11. 应见鄱阳虎符守:你应该能见到鄱阳的虎符守卫,暗示对弟弟未来的美好愿景。
  12. 思归共指白云乡:希望能一同指向那白云的故乡,表现出对故乡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柳色”比喻春天的生机。
  • 拟人:柳树仿佛能感知时间的流逝。
  • 对仗:每联结构相对,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对人才的重视与对理想社会的追求,情感真挚而深邃。

意象分析:

  • 柳色:春天的象征,生机与希望。
  • 清风:代表宁静与清新,暗示诗人的向往。
  • 猿声:孤独与惆怅的表达,反映旅途中的情感。
  • 鸿雁:思乡的象征,寄托了对故乡的情感。
  • 虎符:权力与责任的象征,体现对社会的关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西林寺”是指什么地方? A. 一座寺庙
    B. 一座山
    C. 一条河

  2. 诗的最后两句强调了什么主题? A. 自然美
    B. 人才的重要性
    C. 亲情的温暖

  3. “浔阳北望鸿雁回”中的“鸿雁”象征什么? A. 离别
    B. 思乡
    C. 旅行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 李颀的《送从弟游江淮》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均表现了送别的主题,前者更多地描绘自然景色与情感,后者则更侧重于对前途的展望与感慨。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颀诗集》
  • 《唐代文学研究》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采桑子 鹧鸪天·小令尊前风玉箫 清平乐·留人不住 采桑子·白莲池上当时月 减字木兰花 其一 采桑子·宜春苑外楼堪倚 浣溪沙 与郑几夫 菩萨蛮 其五 清平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蛾眉螓首 有心 兼统 发奸擿伏 诡状殊形 桃莱 畔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著乎竹帛 包含纡的成语 包含拿的词语有哪些 交赌 弃除 倾筐倒庋 韋字旁的字 而字旁的字 贝字旁的字 包含荷的成语 酉字旁的字 包含贸的词语有哪些 广字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