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16 05:44: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16 05:44:19
游龙山谒观音堂
非色亦非相,胡为此布金。
寒声知在昔,普度尚于今。
杨柳摇西土,莲花出锦浔。
皈依心自切,清夜叩禅林。
这首诗的意思是:观音菩萨并不是仅仅依靠外表和形象来存在,为什么要用金子来装饰呢?寒冷的声音早已存在于过去,现在普度众生的理念仍然存在。西土的杨柳在微风中摇曳,锦浔河中盛开的莲花引人注目。我对佛法的皈依之心非常坚定,在清静的夜晚,我轻轻敲击禅林,表达我的虔诚。
作者介绍:简载道是明代的一位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佛教的热爱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游览龙山时产生的,诗人通过对观音堂的谒拜,表达了对佛法的虔诚向往和对自然的赞美。
这首《游龙山谒观音堂》以其平和的语调和深邃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思想的理解与体悟。诗的开头两句,“非色亦非相,胡为此布金”,就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物质的反思与对内在精神的追求。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物质追求盛行,诗人却选择了超越外在的追求,强调内心的真实体验。
接下来的“寒声知在昔,普度尚于今”,则通过对过去和现今的对比,突显了普度众生的理念是永恒的。杨柳和莲花的意象,分别象征着柔韧与纯洁,诗人通过这些自然意象,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仰。
最后两句“皈依心自切,清夜叩禅林”,更是将诗人的内心世界与自然环境紧密结合,表现了他对佛法的坚定信仰与内心的宁静。这首诗在形式上简洁明了,情感上深邃而真挚,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自然的深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物质的反思、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佛法的虔诚,传达了诗人对生命的哲学思考和对内心精神世界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非色亦非相”主要表达了什么?
A) 物质的美
B) 精神的追求
C) 对金钱的渴望
“皈依心自切”中“自切”意味着什么?
A) 非常渴望
B) 心痛
C) 自我牺牲
诗中提到的自然意象主要是为了:
A) 描述美景
B) 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C) 强调物质的丰富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