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惜牡丹花二首》

时间: 2025-07-12 07:07:13

诗句

翰林院北厅花下作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新昌窦给事宅南亭花下作寂寞萎红低向雨,离披破艳散随风。

晴明落地犹惆怅,何况飘零泥土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07:07:13

原文展示

惜牡丹花二首
作者:白居易

翰林院北厅花下作,
惆怅阶前红牡丹。
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
夜惜衰红把火看。

新昌窦给事宅南亭,
花下作寂寞萎红。
低向雨,离披破艳。
散随风,晴明落地犹惆怅。
何况飘零泥土中。

白话文翻译

第一首
在翰林院北厅的花下作诗,
看着阶前的红牡丹感到惆怅。
傍晚时分只剩下两枝残花,
明天风起时,它们肯定会被吹尽。
夜晚我惋惜着衰败的红花,点亮火把看着它们。

第二首
在新昌窦给事的宅邸南亭下作诗,
看着寂寞的萎红向雨低垂。
花瓣离散,艳丽破损,
随着风飘散,晴天落地依然惆怅。
更何况它们已飘零在泥土之中。

注释

字词注释

  • 惆怅:心中感到忧伤和失落。
  • 衰红:衰败的红花。
  • 萎红:枯萎的红色花朵。
  • 离披:花瓣散落。
  • :艳丽的颜色。

典故解析

  • 翰林院:唐代的一个重要的文官机构,负责文书和编撰。
  • 新昌窦给事:指的是当时的一个官员,白居易与其交情深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通俗易懂、内容丰富而著称,关心民生,善于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惜牡丹花二首》的创作背景是白居易在生活中的感触,他对花的关爱与对生命短暂的感叹,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时光流逝的忧伤。

诗歌鉴赏

白居易的《惜牡丹花二首》通过描绘牡丹的凋零,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感伤与惋惜。首诗在翰林院北厅,诗人以两枝残花为引,表达了对晚来衰红的怜惜,构建出一种孤寂的氛围。第二首则通过对新昌窦宅南亭的描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中将牡丹的凋零与人生的无常相联系,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又隐含着对生命短暂的深刻思考。

诗人在夜晚点火观看衰红,仿佛在与逝去的美好进行对话,表达了他对过往时光的怀念。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沉重,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生命与美的深刻反思,体现了他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翰林院北厅花下作:在翰林院北厅的花下吟诗。
  • 惆怅阶前红牡丹:看着阶前的红牡丹,心中感到惆怅。
  • 晚来唯有两枝残:到晚上的时候,只剩下两枝残花。
  • 明朝风起应吹尽:明天风起时,花瓣肯定会被吹尽。
  • 夜惜衰红把火看:夜晚我惋惜着衰败的红花,点亮火把看着它们。

修辞手法

  • 拟人:将花的衰败与人类情感相联系,赋予花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晚来唯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形成对比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牡丹的描写,表达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及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体现了对逝去事物的深刻怀念与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牡丹:象征美丽与富贵,亦代表生命的短暂。
  • :象征热情与生命力,亦有衰败之意。
  • :象征变幻与无常,暗示生命的不可预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惆怅”一词的意思是:
    A. 高兴
    B. 忧伤
    C. 平静
    D. 愤怒

  2. 诗中提到的“衰红”指的是:
    A. 新开的花
    B. 凋谢的花
    C. 绿色的叶子
    D. 清晨的露水

答案

  1. B. 忧伤
  2. B. 凋谢的花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抒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忧虑。
  • 李白《将进酒》:表达对人生的豪情与对美酒的珍惜。

诗词对比
白居易与杜甫的作品均反映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白居易偏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杜甫更侧重于历史和社会的反思。两者在艺术风格上均有独特之处,前者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后者则常借助典故和历史背景进行深刻的思考。

相关查询

和黄预七夕 礼武台坐化僧 初到锦城 送张芝卿 寄题披云楼 秋怀 徐僊书三首 登冥山 巨野 送仁山主兼寄西堂园澄禅师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叫叫嚷嚷 包含蟾的词语有哪些 人字头的字 齐云社 濒绝 虫字旁的字 一得之愚 撞骗 革字旁的字 页字旁的字 存结尾的成语 包含译的词语有哪些 垂发戴白 懦弱无能 罪盈恶满 名气 目字旁的字 择福宜重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