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河阳石尚书破回鹘迎贵主过上党射…称叹不足以诗美之》

时间: 2025-07-28 14:51:26

诗句

塞北虏郊随手破,山东贼垒掉鞭收。

乌孙公主归秦地,

白马将军入潞州。

剑拔青鳞蛇尾活,弦抨赤羽火星流。

须知鸟目犹难漏,纵有天狼岂足忧。

画角三声刁斗晓,

清商一部管弦秋。

他时麟阁图勋业,更合何人居上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14:51:26

原文展示

塞北虏郊随手破,山东贼垒掉鞭收。
乌孙公主归秦地,白马将军入潞州。
剑拔青鳞蛇尾活,弦抨赤羽火星流。
须知鸟目犹难漏,纵有天狼岂足忧。
画角三声刁斗晓,清商一部管弦秋。
他时麟阁图勋业,更合何人居上头。

白话文翻译

在边塞的北方,敌人轻易被击败,山东的贼寇纷纷投降。
乌孙的公主回到秦国,白马将军进入潞州。
剑拔出如青鳞的蛇尾般活跃,弦乐发出的声音如流星般闪烁。
要知道,鸟儿的眼睛也难以逃脱敌人的监视,尽管有天狼出现又算什么呢?
晨曦中,号角声响起,清雅的乐曲伴随着秋天的气息。
将来在麟阁上绘制的功勋业绩,究竟又有谁能居于巅峰之上呢?

注释

  • 塞北:指北方边塞地区。
  • 虏郊:敌人的营地。
  • 乌孙公主:历史上乌孙国的公主,象征和亲。
  • 白马将军:历史上的白马将军,象征忠勇之士。
  • 青鳞蛇尾:比喻剑的锋利。
  • 赤羽:指弦乐器的琴弦,象征音乐的激烈。
  • 天狼:古代传说中的狼形星座,象征威胁。
  • 麟阁:传说中的楼阁,象征荣耀和成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语言通俗、情感真挚、内容丰富著称,尤其擅长描写社会现实与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盛世,正值国家统一与边境安稳的时期,诗中描绘了边塞的胜利与荣耀,表现出诗人对国家繁荣的自豪感。同时也透露出对未来功勋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边塞战争为背景,描绘了北方战场的胜利与荣耀。开篇直接描绘了敌人的溃败,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军事力量的自信。通过“乌孙公主”的归来与“白马将军”的入境,诗人将个人的荣誉与国家的兴盛紧密联系起来,展现出一种家国情怀。

接下来的比喻手法,如“剑拔青鳞蛇尾活”,形象地描绘了战斗场景的紧张与激烈,令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与此同时,诗中提到的“鸟目犹难漏”与“天狼岂足忧”,则表达了一种对未来局势的深思,虽有威胁,但也不必过于忧虑,体现了诗人胸怀壮志的豪情。

最后的“画角三声刁斗晓,清商一部管弦秋”,描绘了战后和平的安宁,音乐与晨曦的结合,象征着新的开始与希望。整首诗以历史故事为背景,融合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既有现实的深度,又具备历史的厚重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塞北虏郊随手破:描绘北方敌人轻易被击败的场景,显示出唐朝的强盛。
  2. 山东贼垒掉鞭收:指山东的贼寇也相继投降,进一步强化胜利的气氛。
  3. 乌孙公主归秦地:乌孙公主的回归象征着和亲与友好关系。
  4. 白马将军入潞州:白马将军的入境则代表了军事的胜利与荣耀。
  5. 剑拔青鳞蛇尾活:形象生动地描绘剑拔出后的威猛。
  6. 弦抨赤羽火星流:音乐的激烈与战斗的紧密联系。
  7. 须知鸟目犹难漏:强调警惕性的重要,虽然有威胁,但仍可应对。
  8. 纵有天狼岂足忧:表达出一种从容应对未来挑战的态度。
  9. 画角三声刁斗晓:描绘和平时刻的宁静与美好。
  10. 清商一部管弦秋:音乐与秋天的结合,寓意新的开始。
  11. 他时麟阁图勋业:展望未来的光辉业绩。
  12. 更合何人居上头:引发对未来成就的思考和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剑拔青鳞蛇尾”,形象生动。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音韵和谐,增强了诗的美感。
  • 拟人:如“弦抨赤羽火星流”,给音乐赋予了生命。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战争中的胜利与和平的希望,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信心与期待,同时也反映出个人与国家命运的紧密联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力量与勇气。
  • 鸟目:象征观察与警惕。
  • 画角:象征音乐与和谐。
  • 麟阁:象征荣耀与成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乌孙公主”归何地?

    • A. 潞州
    • B. 秦地
    • C. 山东
  2. “剑拔青鳞蛇尾活”中,剑象征什么?

    • A. 武器
    • B. 勇气
    • C. 威严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

    • A. 对未来的期待
    • B. 对过去的怀念
    • C. 对现在的满意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白居易和杜甫的诗歌都反映了盛唐时期的国家情怀,但白居易更多地强调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而杜甫则更注重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民生的关怀。两者在主题上有所不同,但都展现出深厚的历史积淀与文化内涵。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诗文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江村行 山中古祠 赠商州王使君 寄菖蒲 同韦员外开元观寻时道士 送防秋将 和韦开州盛山十二首 琵琶台 寄王六侍御 杂曲歌辞。春江曲 感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暴跳如雷 两点水的字 蚩弄 斗柑 闲离 羞恼成怒 改往修来 六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采字头的字 责结尾的成语 吓杀 歺字旁的字 齐字旁的字 有意无意 宜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琴瑟失调 瓦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虎字头的字 言有尽而音意无穷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