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初到锦城》

时间: 2025-07-27 09:09:15

诗句

溪遶层峦路遶溪,飞梁相接挂晴霓。

山川王气今何有,岩谷灵踪昔未跻。

十里松篁参羽仗,半天楼阁倚云梯。

胜游欲尽无穷目,未到桃源客已迷。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09:09:15

原文展示:

初到锦城
溪遶层峦路遶溪,
飞梁相接挂晴霓。
山川王气今何有,
岩谷灵踪昔未跻。
十里松篁参羽仗,
半天楼阁倚云梯。
胜游欲尽无穷目,
未到桃源客已迷。

白话文翻译:

小溪环绕着层峦叠嶂的山路,
飞架的桥梁连接在晴空的彩虹之上。
如今这山川的气韵又何在?
曾经的灵气在岩谷中已然无法再现。
十里松林如同参天的羽仗,
半空中的楼阁依偎着云梯。
美好的游览似乎要尽头,但眼前所见无穷无尽,
尚未抵达桃源,心中已然迷惘。

注释:

  • :小河,水流较小的河流。
  • 层峦:重叠的山峰。
  • 飞梁:空中架设的桥梁,形象生动。
  • 王气:王者的气韵,指山川的雄伟气势。
  • 灵踪:神灵的踪迹,指山谷中的灵气。
  • 松篁:松树和竹子,象征坚韧和高洁。
  • 云梯:像梯子一样的楼阁,形容高耸入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师道,字宪之,号明道,宋代诗人,文学家,曾任官员,因其诗歌清新脱俗、风格独特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山水景色,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初到锦城》是陈师道在初次抵达四川锦城(今成都)时所作,表达了他对锦城山水的赞美及对美好景色的向往。该诗反映了北方文人对南方自然风光的独特感受,从而揭示了南北文化的差异。

诗歌鉴赏:

《初到锦城》是一首充满了自然美和人文情怀的山水诗。诗的开头用“溪遶层峦路遶溪”描绘了锦城周围的山水环境,表现出一种和谐的自然景象,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诗人通过“飞梁相接挂晴霓”的细腻描写,将自然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生动地展示了锦城的秀美。

随着诗的深入,诗人开始思考当下的山川气韵与往昔的灵气之间的对比,“山川王气今何有”一句,表达了对历史辉煌的追忆与对现实的失落感。诗中“十里松篁参羽仗,半天楼阁倚云梯”则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巧妙结合,象征着诗人内心对美的追求。

最后两句“胜游欲尽无穷目,未到桃源客已迷”,不仅表现出对锦城的美景的赞美,也隐含了对理想世界的渴望。即使身处美好之地,心中所向的桃源仍然让人感到迷惘,诗人在此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溪遶层峦路遶溪:溪水环绕着重重山峦,山路又围绕着溪流,展现出自然的环绕与美丽。
  2. 飞梁相接挂晴霓:高架的桥梁仿佛与彩虹相连,描绘了锦城的壮观景象。
  3. 山川王气今何有:对比过去的雄伟气势,表达了对现实的失望。
  4. 岩谷灵踪昔未跻:曾经的灵气在今天已难以找到,暗含时光的流逝。
  5. 十里松篁参羽仗:十里长的松竹林如同高洁的羽扇,表现自然的高雅。
  6. 半天楼阁倚云梯:高楼阁耸立,仿佛依靠着云的阶梯,体现出人文与自然的融合。
  7. 胜游欲尽无穷目:游览之美似乎无穷无尽,反映出诗人对于自然的赞美与留恋。
  8. 未到桃源客已迷:虽未到达理想中的桃源,内心却已迷失在美好的景色中,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飞梁相接挂晴霓”的描写,将桥梁与彩虹相联系,增添了诗的美感。
  • 对仗:如“十里松篁”与“半天楼阁”,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倚云梯”来赋予楼阁以生命感,提升了意象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锦城自然风光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同时,反映了对现实的思考,表现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迷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生命与流动,代表自然的灵动。
  • 层峦:象征雄伟与高远,体现自然的壮丽。
  • 松篁:象征坚韧与高洁,代表人文精神。
  • 云梯:象征通向理想与梦想的道路,隐喻人生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本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陈师道
    • D) 苏轼
  2. “十里松篁参羽仗”中的“羽仗”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乐器
    • B) 一种舞蹈
    • C) 形容高洁的松竹
    • D) 一种军事装备
  3.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 A) 快乐
    • B) 失落与向往
    • C) 愤怒
    • D) 忧伤

答案:

  1. C) 陈师道
  2. C) 形容高洁的松竹
  3. B) 失落与向往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望庐山瀑布》 - 李白
  • 《登高》 - 杜甫

诗词对比:

  • 《初到锦城》与《望庐山瀑布》:两者皆描绘自然美景,前者更关注人文与自然的结合,后者则侧重于壮丽的山水景色。两首诗在意象表达与情感基调上各有千秋,表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诗词与人生》

相关查询

寄崔先生 堂堂曲 题丰安里王相林亭二首 其二 寄河南杜少尹 寄岳州李外郎远 嘲三月十八日雪 旅泊新津却寄一二知己 哭王元裕 更漏子·金雀钗 题友人池亭(一作偶题林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靑字旁的字 丿字旁的字 包含矞的词语有哪些 蜕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凤泊鸾漂 兔起鹘落 障疠 噭应 堆金叠玉 反犬旁的字 酉字旁的字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如开头的成语 逸贼 夏礿 包含哼的词语有哪些 抟炉 万世之安 采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