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38: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38:16
累荐贤良皆不就,家近陈留访耆旧。
韩康虽复在人间,王霸终思隐岩窦。
清冷池水灌园蔬,万物沧江心澹如。
妻子欢同五株柳,云山老对一床书。
昨日公车见三事,明君赐衣遣为吏。
怀章不使郡邸惊,待诏初从阙庭至。
散诞由来自不羁,低头授职尔何为。
故园壁挂乌纱帽,官舍尘生白接寄书寂寂於陵子,
蓬蒿没身胡不仕。藜羹被褐环堵中,
岁晚将贻故人耻。
我多次推荐贤良之士,却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用。我的家离陈留不远,可以去拜访一些老朋友。韩康虽然还在世上,但王霸的志向却始终想隐退于岩窦之中。池水清冷,浇灌着园中的蔬菜,万物似乎与沧江一样,心中淡然无波。我的妻子和我一起欢笑着看五株柳树,老云山对着一床书籍,时光静静流逝。昨天在公车上见到三件事情,明君赐给我衣服,派我做官。怀着章程,不想让郡邸为我感到惊讶,等待着从阙庭初次到来。散淡不羁的我,低头接受了职位,究竟为何?故乡的墙上挂着乌纱帽,官舍的尘土堆积,我寄书的地方在陵子,孤寂无比,我为何不去做官呢?在简陋的房屋中,吃着藜羹,穿着粗布衣,岁末时却将羞耻留给老朋友。
李颀,字延年,唐代诗人,生于公元690年,卒于公元751年,世称“李太白”。他以五言诗见长,作品风格清新俊逸,常表达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该诗作于唐代,正值盛唐时期,社会政治动荡,诗人在官场中屡遭挫折,心中对仕途的失望与对故乡的眷恋交织,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李颀的《答高三十五留别便呈于十一》通过对个人经历的回忆与感慨,深刻揭示了诗人对官场的失望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累荐贤良皆不就,家近陈留访耆旧”开篇直入主题,表达了诗人多次推荐贤良却无所作为的无奈,进一步反映出诗人对当时政治环境的失望。
接下来的诗句“清冷池水灌园蔬,万物沧江心澹如”描绘了他隐居生活的宁静和淡泊,展现出一种与世无争的心态。诗人用“池水”和“蔬菜”作为意象,传达了自然生活的美好和内心的平和。
接下来的几句则转向对官场的思考,诗人用“散诞由来自不羁,低头授职尔何为”来表达对接受官职的疑惑与不满,显露出他内心的挣扎与反思。而最后的“岁晚将贻故人耻”则以自嘲的口吻结束,深刻揭示了他对过去的遗憾和对未来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李颀的独特风格,既有对官场的批判,又有对个人命运的思考,读来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现了李颀对仕途的失望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出他对个人命运的思考与对过去的遗憾。
李颀在诗中表达了对什么的失望?
“清冷池水灌园蔬”中,池水象征了什么?
诗人在最后表达了对什么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