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49: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49:03
鞍马上东门,裴回入孤舟。
贤豪相追送,即棹千里流。
赤岸落日在,空波微烟收。
薄宦忘机括,醉来即淹留。
月明见古寺,林外登高楼。
南风开长廊,夏夜如凉秋。
江月照吴县,西归梦中游。
骑在马上的我经过东门,转身回望登上了孤舟。
贤良豪杰们争相送我,划着船在千里水流中行驶。
夕阳下,红色的岸边映照着,空旷的水面上烟雾渐渐消散。
我在这个薄薄的官场中忘却了世俗的纷扰,醉眼朦胧时便留连忘返。
明月照耀着古老的寺庙,林外的高楼让我向上眺望。
南风轻拂,长廊开阔,夏夜的气息如同凉爽的秋天。
江上的月光照耀着吴县,回归的梦中让我如同游荡。
王昌龄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以其边塞诗和咏史诗闻名。他的诗风豪放,情感真挚,常常描写战争、风景以及人生哲理等。
这首诗写于王昌龄出行时,与朋友们相送至白马寺,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以及对人生的感慨。
王昌龄的这首《东京府县诸公与綦毋潜李颀相送至白马寺宿》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送别时的复杂心情。诗的开头描绘了骑马出行的场景,随着转身入舟,诗人将送别的情感与自然景色交织在一起。诗中“贤豪相追送”的描写,体现了友谊的珍贵与温暖,反映了诗人与朋友们之间的深厚情谊。
在描写自然景色时,诗人以“赤岸落日在,空波微烟收”生动地展现了夕阳西下的宁静与美丽,恰如其分地渲染了送别的氛围。接着,诗人表达了在官场中“薄宦忘机括”的淡然态度,体现了他对世俗名利的看淡。醉酒后的恍惚和留连更是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思索。
最后几句,明月、古寺、高楼、南风、夏夜的描绘,形成了一幅悠远的画卷,给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惆怅的感觉。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真挚,展现了王昌龄作为诗人的深厚修养和高超技艺。
整首诗围绕送别与思乡的主题展开,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对世俗的淡然以及对故乡的深深怀念。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结合,使读者感受到一种幽深的哲理与人情共鸣。
诗中“贤豪相追送”中的“贤豪”指的是:
A. 有德行的士人和豪杰
B. 官位高的人
C. 有钱的人
“月明见古寺”中的“古寺”指的是:
A. 新建的寺庙
B. 历史悠久的寺庙
C. 小庙
诗中表达的主题主要是:
A. 友谊与思乡
B. 忧国忧民
C. 生活的乐趣
答案:
王昌龄与李白的送别诗虽在主题上相似,但王昌龄的细腻与李白的豪放形成鲜明对比。李白的《送友人》中更强调个人情感的激烈,而王昌龄则注重情景的交融与内心的平和。
通过这些内容,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王昌龄的诗作及其背后的情感与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