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49: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49:14
田家四时
作者: 梅尧臣 〔宋代〕
今朝田事毕,野老立门前。
拊颈望飞鸟,负暄话余年。
自从备丁壮,及此常苦煎。
卒岁岂堪念,鹑衣著更穿。
今天天下的农活完成了,村里的老人站在门前。
他抚摸着脖子,望着飞鸟,享受着温暖的阳光,聊着余生的往事。
自从有了劳力,生活却常常受到煎熬。
到了年底,想想过去的辛苦,连鹑衣都要再穿一次。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野老”与“飞鸟”体现了农村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并暗示老人的宽慰心态。鹑衣则是古代贫穷农民的象征,体现了诗人对农民生活的深刻关怀与同情。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天池,宋代诗人,以田园诗著称,作品多描绘农村生活,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农民艰辛生活的同情。
创作背景:
诗作产生于宋代,正值农业社会,农民的生活艰辛与社会动荡常常是诗人关注的重点。梅尧臣通过此诗反映了农村日常生活以及农民的困境与希望。
《田家四时》是一首描绘农村生活的诗,梅尧臣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农民在完成田间劳作后的宁静与思考。开头两句“今朝田事毕,野老立门前”,勾勒出一个丰收后的宁静村庄,老人站在门前,象征着岁月的沉淀与智慧的积累。他的“拊颈望飞鸟”,不仅是身体的疲惫,更是心灵的放松与对未来的展望。接下来,诗人通过“自从备丁壮,及此常苦煎”展现了农村生活的真实面貌,年轻力壮的劳动力并没有使生活变得轻松,反而让他们承受更多的艰辛。
最后两句“卒岁岂堪念,鹑衣著更穿”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尽管一年辛勤劳作,生活依旧困苦,连衣物也显得破旧不堪,反映了农民对于生活的无奈与坚韧。整首诗情景交融,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农民生活的深切关怀和对自然的敬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农民辛勤劳作与生活困苦之间的矛盾,反映了社会底层人们的艰辛与不屈精神,以及对希望的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野老”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年轻的农民
B. 经验丰富的老人
C. 忙碌的家庭主妇
D. 自由的飞鸟
诗的主题主要探讨了什么?
A. 自然的美
B. 城市的繁华
C. 农民的生活困境
D. 老人的智慧
“拊颈望飞鸟”中“拊颈”表现了什么情感?
A. 开心
B. 疲惫
C. 生气
D. 惊讶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梅尧臣与陶渊明的田园诗,两位诗人都关注农村生活,但梅尧臣更强调生活的辛苦与无奈,而陶渊明则更多地描绘了田园的宁静与自然之美,体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与社会关怀。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