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31: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31:35
新堂生虚明,未悟追隐吏。
无乃隐非时,唯应喧可避。
移花莫伤根,种竹不改翠。
床中置素琴,亦见陶潜意。
这座新建的堂舍明亮而虚空,尚未能领悟那些追逐隐居生活的官吏。
也许隐居并不是适合的时机,唯有喧嚣的环境可以避开。
移植花木不要伤及根部,种植竹子也不必改变它的翠绿。
床上放着一张素琴,这也流露出陶渊明的思想。
陶潜,即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以隐居生活和田园诗著称。他的生活和作品强调自然、宁静与自我实现,成为后世文人追求隐逸生活的典范。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号止庵,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而著称。他的诗作常表现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官场的厌倦。
《题吏隐堂》作于梅尧臣隐居之际,反映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反思和对隐逸理想的追求。诗中表达了对喧嚣世俗的逃避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题吏隐堂》是一首反映隐逸生活理想的诗作,诗人在新建的堂屋中,感受到一种虚明的空灵与内心的迷惘。开头两句通过描绘新堂的状态,暗示出他内心的追求与现实的冲突,未能真正领悟隐居的意义。第三句“移花莫伤根,种竹不改翠”则用自然的比喻,强调在追求隐逸的过程中,保持自我本质的重要性。最后一句提到的“素琴”,不仅是对陶渊明的致敬,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在简练的语言中蕴含着深厚的哲理,表达了梅尧臣对人生态度的思考,也体现了他对陶渊明诗风的继承与发扬。诗中渗透着对社会的批判与对自我内心的探索,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田园画卷,令人深思。
本诗通过对隐逸生活的思考,体现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理想的追求。
这些意象不仅构成了诗的主题,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题吏隐堂》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诗中提到的“移花莫伤根”主要表达了什么含义?
A. 移植花木时要小心
B. 在变动中保持本质
C. 追求财富
“床中置素琴”体现了诗人对什么生活的向往?
A. 富贵生活
B. 简朴生活
C. 热闹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