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咏怀》

时间: 2025-04-26 05:33:14

诗句

一身头面间,所用盖有长。

两耳主於聪,两目主於光。

维鼻主於嗅,维舌主於尝。

以耳辨黑白,以目分宫商。

以鼻识酸咸,以舌闻嗅香。

各各反尔用,安得无悲伤。

此能而兼彼,自劳由不量。

寄言世上人,欣欣蹈其常。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33:14

原文展示

《咏怀》

一身头面间,所用盖有长。
两耳主於聪,两目主於光。
维鼻主於嗅,维舌主於尝。
以耳辨黑白,以目分宫商。
以鼻识酸咸,以舌闻嗅香。
各各反尔用,安得无悲伤。
此能而兼彼,自劳由不量。
寄言世上人,欣欣蹈其常。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人身上的五官如何各自发挥功能:头和面之间的部分有其长处;耳朵负责听觉,眼睛负责视力;鼻子用来嗅气味,舌头用来尝食物。用耳朵来分辨黑白,用眼睛来分辨音调;用鼻子来识别酸和咸的味道,用舌头来闻到香味。每个器官都有其独特的用途,怎么能没有悲伤呢?如果某个器官能做的事情,另一个也能做,那么就会因不知量而自劳。我要告诉世上的人们,要乐在其中,遵循自然的规律。

注释

  • 所用盖有长:指所用的器官功能各有长处。
  • 主於聪:主指耳朵的功能在于听觉。
  • 分宫商:分辨音调的高低。
  • 以耳辨黑白:用耳朵来分辨声音的不同。
  • 安得无悲伤:表达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 欣欣蹈其常:指人们应该乐于遵循常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白华,宋代著名诗人,曾任官职,擅长诗词,尤其以五言诗见长。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兼具理趣与情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与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咏怀》创作于宋代,梅尧臣生活的时代正值社会变革与文化繁荣,他通过诗歌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自身的关系。

诗歌鉴赏

这首《咏怀》通过描绘五官的功能,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从五官的作用入手,诗人引申出人生的种种感受与情感,强调每一种感官的独特价值与局限性。诗中“各各反尔用,安得无悲伤”一句,生动地揭示了人们在生活中常常会感到的无奈与悲伤。

五官的功能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正如人生的种种经历与情感。在追求各种感官体验的过程中,人们常常会忽视自身的局限与内心的悲伤。诗人以此警示世人,要乐于接受自身的局限,珍惜每一个瞬间。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与形象的描绘,让人深思,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身头面间:说明人身的构造。
  • 所用盖有长:强调每个器官的长处。
  • 两耳主於聪:耳朵是听觉的主宰。
  • 两目主於光:眼睛是视觉的主宰。
  • 维鼻主於嗅:鼻子负责嗅觉。
  • 维舌主於尝:舌头负责味觉。
  • 以耳辨黑白:耳朵能听出各种声音。
  • 以目分宫商:眼睛能辨别音调。
  • 以鼻识酸咸:鼻子能识别味道。
  • 以舌闻嗅香:舌头能感知香气。
  • 各各反尔用:每个器官都发挥作用。
  • 安得无悲伤:人生的无奈和悲伤。
  • 此能而兼彼:每个器官的功能是有限的。
  • 自劳由不量:因不知量而劳苦。
  • 寄言世上人:希望世人能对此有所觉悟。
  • 欣欣蹈其常:劝人乐于常规生活。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使用了对仗工整的句式,如“耳、目、鼻、舌”等,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通过五官比喻人生的不同体验与感受,深化了主题。
  • 排比:使用排比句式,增强了表达的力量。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探讨了人生的局限与人对感官的依赖,提醒人们要珍惜现有的生活,接受自身的局限与悲伤。诗人通过描写生活的细节,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与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听觉及内心的感知。
  • :象征视觉与洞察。
  • :象征嗅觉与情感的细腻。
  • :象征味觉与生活的体验。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人们对生活的感知,反映出生活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哪一个器官代表听觉?
    • A. 眼
    • B. 耳
    • C. 鼻
    • D. 舌
  2. “安得无悲伤”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无奈
    • C. 期待
    • D. 愤怒
  3. 诗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 A. 人生的快乐
    • B. 人生的局限与感悟
    • C. 自然的美
    • D. 爱情的甜蜜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探讨人生的感悟与思乡情。
  • 《登高》王之涣:描绘人生的高低起伏。

诗词对比

  • 《咏怀》与《静夜思》:两首诗都通过个人的感受反映人生的哲理,但《咏怀》更侧重五官与感知的局限,而《静夜思》则更强调思乡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梅尧臣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谒金门 谒金门 赏梅 谒金门 其一 寄蓉舫夫子,用韦庄韵 谒金门 谒金门 湖舫同内泛雨 谒金门(春情) 谒金门 秋望 谒金门·孤檠侧 谒金门 谒金门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信使往来 魂亡胆落 弹射臧否 至字旁的字 旒纩 济困扶危 衡行 幺字旁的字 乎结尾的成语 角帽 魚字旁的字 甘字旁的字 隹字旁的字 精卫填海 直撅撅 嘘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纷纷穰穰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