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3 12:12: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3 12:12:15
和陶拟古九首
城南有荒池,琐细谁复采。
幽姿小芙蕖,香色独未改。
欲为中州信,浩荡绝云海。
遥知玉井莲,落蕊不相待。
攀跻及少壮,已失那容悔。
在城南有一处荒废的池塘,细小的花朵难以再被人采摘。
小小的芙蕖姿态幽雅,芬芳的颜色依然如故。
我想要成为中州的信使,乘风破浪,超越云海。
远远知道玉井里的莲花,花瓣凋落却彼此不再相依。
我在年轻时攀登过这条路,如今已失去了那份悔恨。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苏轼(1036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杰出代表,作品涵盖诗、词、文等多个领域,风格豪放、洒脱,常有深厚的哲理。
创作背景: 《和陶拟古九首》抒发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感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苏轼在政治上屡遭挫折,生活在动荡的时代,这些经历让他的诗作充满了对生命的反思与感悟。
这首诗以“荒池”为背景,描绘了一个荒凉而美丽的景象。开篇的“城南有荒池”传达出一种孤寂的情感,随着诗句的展开,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小芙蕖的“幽姿”,不仅描绘了其美丽的外表,同时也象征了那份不被世俗打扰的宁静。诗中提到的“欲为中州信”,表达了作者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渴望能够超越现实的束缚,追求更高的目标。
最后两句“攀跻及少壮,已失那容悔”,则流露出一种失落感和无奈,表明在年轻时的奋斗和追求在年长后已无悔恨。整首诗结合了对自然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苏轼深邃的情感和哲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人生的追求与失落,表达了对美的向往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传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小芙蕖”象征什么?
A. 生命的短暂
B. 纯洁与美好
C. 生命的无常
D. 理想的追求
“欲为中州信”中的“中州”指代什么?
A. 一处地名
B. 中原地区
C. 统治中心
D. 文化中心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比较苏轼与陶渊明的作品,两者都描绘了自然之美,但苏轼更注重对生命哲理的思考,而陶渊明则更倾向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