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6:23: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6:23:58
颜阖
苏轼 〔宋代〕
颜阖古有道,躬耕自衣食。
区区鲁小邦,不足隐明德。
轺轩来我门,聘币继金璧。
山门应使者,耕稼不谋国。
但疑误将命,非敢惮行役。
使者反锡命,户庭空履迹。
薄俗徇世荣,截趾履之适。
所重易所轻,隋珠弹飞翼。
伊人畏照影,独往就阴息。
鼎俎荐忠贤,谁能死燔炙。
念彼藏衣冠,安知获尧客。
颜阖古代有道理,亲自耕作以维持生计。
小小的鲁国,不值得隐瞒我的光明德行。
车马来到了我家,聘礼如金璧般丰厚。
山门应接使者,我却不谋国事,专心耕作。
只怕误了使命,并不是害怕辛劳的差役。
使者返回后赐予命令,家中门庭冷落,留下空荡的足迹。
世俗轻薄追求荣华,犹如截断脚趾而穿鞋。
所重和所轻,像隋朝的珍珠轻易地被打飞。
那女子畏惧自己的影子,独自去向阴暗的地方。
鼎俎上供奉忠诚和贤良,谁能忍受被火烤炙。
想起那些隐藏衣冠的人,怎能知道获得尧舜之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他的作品涵盖诗、词、散文等多个领域,风格豪放、清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颜阖》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时期,他在逆境中仍坚持自己的理想,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的反思。
苏轼的《颜阖》体现了他对古代贤者精神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社会的批判。诗中通过颜阖的形象,传达出一种自给自足、与世无争的理想生活。作者以“躬耕自衣食”开篇,强调了耕作的自给性质,表现了对简单生活的尊重与珍视。接着,诗中提到“小邦”的局限,显示出对权力与地位的淡漠,反映出一种内心的平和与坚定。
苏轼在诗中采用了丰富的比喻,如“薄俗徇世荣”,揭示了世俗观念的浮薄与短视。而“伊人畏照影”一句,则生动地描绘出对照影的畏惧,象征着对外界评价的恐惧与无奈。整首诗在清新淡远的语言中,融入了丰富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苏轼对人生、社会的深刻理解与思索。
逐句解析:
颜阖古有道,躬耕自衣食。
颜阖是古代的贤者,他通过亲自耕种来维持生活。
区区鲁小邦,不足隐明德。
鲁国虽小,不值得隐藏自己的美德。
轺轩来我门,聘币继金璧。
车马来访,礼品丰厚如金璧。
山门应使者,耕稼不谋国。
山门迎接使者,但我只专注于耕作,不参与国事。
但疑误将命,非敢惮行役。
只是担心误了使命,并非害怕辛劳。
使者反锡命,户庭空履迹。
使者返回后赐予命令,家中留下冷清的足迹。
薄俗徇世荣,截趾履之适。
浅薄的世俗追求荣华,犹如为适应穿鞋而截断脚趾。
所重易所轻,隋珠弹飞翼。
重视与轻视之间的轻易变动,如隋朝的珍珠轻易地被抛弃。
伊人畏照影,独往就阴息。
那女子畏惧自己的影子,独自去向阴暗处。
鼎俎荐忠贤,谁能死燔炙。
鼎俎上供奉忠诚与贤良,谁能忍受被火烤。
念彼藏衣冠,安知获尧客。
想到那些隐藏衣冠的人,怎么知道能否获得尧舜之客。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批判了世俗的浮华与短视,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内心的坚定。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躬耕自衣食”意指什么?
“区区鲁小邦”中的“区区”指的是?
诗中“薄俗徇世荣”表达了什么态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