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端午帖子词:夫人阁四首 其三》

时间: 2025-04-27 13:07:21

诗句

五綵萦筒秫稻香,千门结艾鬓髯张。

旋开宝典寻风物,要及灵辰共祓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07:21

原文展示:

五綵萦筒秫稻香,千门结艾鬓髯张。旋开宝典寻风物,要及灵辰共祓禳。

白话文翻译:

五色的彩带缠绕在香稻的筒子上,千家万户在门口挂上艾草,准备迎接端午节。快去打开宝典,寻找那些风雅的事物,希望能够在这灵动的时辰一起祈福祷告。

注释:

  • 五綵:五色的彩带,象征吉祥和美好。
  • 萦筒:缠绕在筒子上,这里指的是用彩带装饰的稻谷。
  • 秫稻:一种谷物,指香稻。
  • 结艾:挂上艾草,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 鬓髯:指头发和胡须,形容节日的喜庆装扮。
  • 宝典:指经典书籍,象征智慧和知识。
  • 灵辰:灵动的时辰,通常指节日或特定的吉时。
  • 祓禳:指驱邪祈福的仪式。

典故解析:

  • 端午节:端午节又称龙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纪念屈原,习俗有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
  • 艾草:在端午节期间,挂艾草是为了驱邪避灾,保佑平安。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苏轼,字子瞻,号和仲,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其诗词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端午节,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节日的热情以及对传统习俗的尊重,体现了浓厚的民俗文化。

诗歌鉴赏:

整首诗描绘了端午节的热闹场景和人们对节日的期待。五彩缤纷的装饰和香稻构成一幅生动的画面,传达出节日的欢快氛围。同时,诗中提到的艾草和祈福仪式,也反映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祈求。苏轼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与人们的情感结合在一起,展示了节日的文化内涵。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五綵萦筒秫稻香”:描绘了端午节的装饰和稻谷的香气,展示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 “千门结艾鬓髯张”:描述千家万户挂上艾草,头发和胡须也显得格外精神,体现了节日的欢庆。
    • “旋开宝典寻风物”:指人们在节日中翻阅经典,寻找风雅之事,表现出对文化的追求。
    • “要及灵辰共祓禳”:希望在这个灵动的时辰,和他人一起祈福、驱邪,表现出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色彩和气味的描写,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气氛。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端午节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人们对节日的热情与期待。

意象分析:

  • 艾草:象征驱邪避灾,代表着人们对健康和平安的追求。
  • 五彩:象征吉祥和快乐,体现了节日的欢庆气氛。
  • 宝典:象征知识和智慧,反映出对传统文化的敬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端午节传统习俗是什么? A. 挂艾草
    B. 吃月饼
    C. 赛龙舟
    D. 放烟火

  2. “五綵萦筒秫稻香”中的“綵”指的是什么? A. 颜色
    B. 香味
    C. 形状
    D. 材料

  3. 诗中“旋开宝典寻风物”是指什么? A. 找到新的风景
    B. 翻阅经典书籍
    C. 参加节日活动
    D. 探索未知的事物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端午日赐衣》:同样描写节日的喜庆气氛和传统习俗。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表达对家人的思念,与节日情感相呼应。

诗词对比:

  • 苏轼的《端午帖子词》与屈原的《离骚》:两者都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但苏轼更注重节日的欢庆,而屈原则更多地表达了个人的忧愁和对国家的关怀。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相关查询

凄凉犯 立夏前一日风雨中作 凄凉犯 梅簪 凄凉犯 壮岁入秦从戎虽滥得勋赏狗尾羊头殊不抵画眉妆阁也和白石声韵 凄凉犯 故都寒冱梅种难活去岁江南归来载取四株种植庭前只活一本纸窗草荐勤加护持词以纪之和白石韵 凄凉犯 夜泊万福桥 凄凉犯 凄凉犯 甲午闰重阳与诸子访杭州西溪 凄凉犯 凄凉犯 凄凉犯 漓江泛舟欲访李晋王遗迹未得遇雨归时天尽墨矣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殷鉴不远 奉商 泰来否往 火字旁的字 滴里耷拉 釒字旁的字 包含抬的成语 诛求无度 包含眸的词语有哪些 恃开头的成语 血字旁的字 努唇胀嘴 包含铣的词语有哪些 秋捷 纷淆 戈字旁的字 不明真相 韭字旁的字 难言兰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