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4:47: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4:47:18
微灯照寂寥,此夕正迢迢。
丹桂得已晚,故山归尚遥。
虫声移暗壁,月色动寒条。
此去如真隐,期君试一瓢。
微弱的灯光照耀着寂静的夜晚,今晚的夜空显得格外遥远。丹桂花虽然已经开了,但故乡的归路依然遥远。虫鸣声在暗墙上轻轻移动,月光照在寒冷的树条上。这次离去仿佛是真正的隐退,期待你能试着带来一瓢水。
该诗并没有直接引用具体的典故,但“丹桂”常常与中秋、团圆的主题相关联,寓意着思乡之情。此外,诗中“此去如真隐”可以理解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道家文化有一定关系。
作者介绍:崔涂,唐代诗人,性格清高,崇尚隐逸,作品多反映他对自然和隐居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秋天,正值诗人与王处士分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这个时期正值唐代的繁盛,诗人感受到世俗的喧嚣,对宁静生活的渴望愈发强烈。
《秋夕与王处士话别》是一首充满秋韵的离别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在寂静夜晚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开篇“微灯照寂寥”便传达出一种孤独感,微弱的灯光映照在冷清的环境中,令人感到一种无奈与惆怅。接着提到“丹桂得已晚”,不仅描绘了秋天的美丽,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人事的无常。
“虫声移暗壁,月色动寒条”两句,通过听觉与视觉的结合,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显凄凉的氛围,虫鸣与月色都在诉说着生命的流逝与内心的孤独。最后一句“此去如真隐,期君试一瓢”更是从离别的沉重中升华出一种对理想隐居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朋友的期冀与祝愿。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表现力,既有自然景物的描绘,又蕴含了深厚的情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思索的哲理,体现了唐代诗歌的美学特征。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唐代士人的情怀和哲思。
诗词测试:
诗中“微灯照寂寥”的意思是?
A. 明亮的灯光照耀
B. 微弱的灯光照亮寂静的环境
C. 灯光昏暗
“丹桂得已晚”中的“丹桂”指的是?
A. 一种树
B. 桂花
C. 其他植物
诗人对离去的感受是?
A. 愉悦
B. 忧伤
C. 无所谓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