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5:46: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5:46:40
仆所藏仇池石希代之宝也王晋卿以小诗借观
作者:苏轼
类型:古诗词
海石来珠宫,秀色如蛾绿。
坡陀尺寸间,宛转陵峦足。
连娟二华顶,空洞三茅腹。
初疑仇池化,又恐瀛洲蹙。
殷勤峤南使,馈饷扬州牧。
仆在扬州,程德孺自岭南解官,以此石见遗。
得之喜无寐,与汝交不渎。
盛以高丽盆,藉以文登玉。
仆以高丽所饷大铜盆贮之,又以登州海石如碎玉者附其足。
幽光先五夜,冷气压三伏。
老人生如寄,茅舍久未卜。
一夫幸可致,千里还相逐。
风流贵公子,窜谪武当谷。
见山应已厌,何事夺所欲。
欲留嗟赵弱,宁许负秦曲。
传观慎勿许,间道归应速。
这块海石来自珠宫,色彩如同蛾翅般青绿。
在坡陀的尺寸之间,宛如蜿蜒的山峦。
两朵花顶上连绵,空洞如同三座茅屋的腹部。
我最初以为这是仇池的化身,又害怕是瀛洲的缩影。
殷勤的南方使者,向扬州的牧守馈赠。
我在扬州,程德孺从岭南解官,留给我这块石头。
得之喜悦无以入眠,与您交往绝不疏远。
用高丽的盆盛装,垫以文登的玉石。
我用高丽的铜盆盛装这块石头,又把登州的海石如碎玉般附于其旁。
幽幽的光芒在五夜之前,寒冷的气息压迫着三伏天。
年老如同寄生,茅舍久未安顿。
一人幸而可得,千里依旧追逐。
风流的贵公子,被流放至武当谷。
见山应该已经厌倦,何事夺走他所欲之物。
想要留住赵弱的嗟叹,宁愿背负秦曲的负担。
传观的事宜切勿轻许,暗道归去应当迅速。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激昂之作,也有细腻婉约之作。他的作品在文学、书法、绘画等多个领域均有极高的成就。
这首诗创作于苏轼在扬州任职期间,因得到一块珍贵的仇池石而写。诗中充满了对美石的赞美与珍惜,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苏轼的这首诗以仇池石为引子,展现了他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友谊的珍视。诗中运用丰富的意象,如“海石”、“蛾绿”、“峰峦”等,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画面,展现了诗人细腻的观察力和深厚的艺术修养。诗的开篇便以“海石来珠宫”引人入胜,仿佛带领读者走入一个神秘而美丽的世界。接着,通过对石头形态和色泽的描绘,表达了他对此物的珍爱。
此外,诗中还夹杂了对人生、友谊和离别的思考。苏轼以“老人生如寄”感叹人生的无常,展现出他对于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哲思。整首诗情感真挚,结构严谨,既有自然美的描绘,又有内心情感的流露,体现了苏轼作为诗人的深邃与广博。
整首诗以珍贵的仇池石为线索,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对友谊的怀念,展现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与人生哲思。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苏轼
C. 杜甫
D. 白居易
仇池石象征着什么?
A. 财富
B. 珍贵与美丽
C. 权力
D. 战争
诗中提到的“海石”指的是什么?
A. 大海的波涛
B. 珍贵的石头
C. 海洋生物
D. 海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