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23: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23:33
荆溪父老愁三害,下斩长蛟本无赖。
平生倔强韩退之,文字犹为鳄鱼戒。
石门之役万金耳,首鼠不为吾已隘。
江湖开塞古有数,两鹄飞来告成坏。
劝农使者非常人,一言已破黎民骇。
上饶使君更超轶,坐睨浮山如累块。
髯张乃我结袜生,诗酒淋漓出狂怪。
我作水衡生作丞,他日归朝同此拜。
荆溪的老百姓因三种灾害而忧愁,欲斩长蛟却无奈无力。
我一生倔强如韩退之,然而我的文字却像鳄鱼一样令人警惕。
石门之战的价值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犹豫不决的人不会成为我心中的障碍。
江湖的开塞古已有数,两只鸿雁飞来报信,事情已经坏了。
劝农的使者并非平常人,轻轻一句话便让百姓震惊。
上饶的使君更是卓尔不群,坐在那里俯视浮山如同一块块石头。
髯张是我结袜的朋友,酒诗淋漓,尽显疯狂。
我做水衡,而他做丞相,将来归朝时我们会一同相拜。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其作品涵盖诗、词、文、赋等多个领域,以豪放、清新、自然著称。
这首诗作于苏轼与友人相聚期间,借助自然景物抒发对乡土的思考和对百姓疾苦的关怀,展现了诗人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与反思。
苏轼的这首诗以其深刻的社会关怀和鲜明的个性特征而著称。开篇即点明了荆溪地区百姓因三种灾害而愁苦,抒发了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诗中提到的“下斩长蛟”象征着对水患的无奈与无力,表现了诗人对当时社会治理的无力感。
接下来的句子,通过自我对比与历史人物韩愈的倔强形象,表达了虽然自己在文字上如同鳄鱼般令人生畏,但依然坚守自己的信念。随后,提到“石门之役”,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诗中还描绘了一个极具个性的上饶使君,他的超凡脱俗与对浮山的俯视,形成鲜明对比,让人感受到一种力量感。在最后,诗人以“我作水衡生作丞”的平和语气,寄望于未来的相聚,表达了对友人之间的真挚情感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整首诗语言朴实却意蕴深远,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个人情感的抒发,体现了苏轼的博大胸怀和深邃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社会问题的关心与对百姓疾苦的同情,同时也表达了对个人信念的坚持与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诗词测试:
荆溪的父老因为什么而愁苦?
A. 战争 B. 自然灾害 C. 政治斗争
“长蛟”在诗中象征什么?
A. 鱼类 B. 自然灾害 C. 友谊
谁被提及为倔强的历史人物?
A. 韩愈 B. 苏轼 C. 孟子
答案:
以上内容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苏轼的这首诗词及其背后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