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龟山》

时间: 2025-04-26 21:00:16

诗句

我生飘荡去何求,再过龟山岁五周。

身行万里半天下,僧卧一庵初白头。

地隔中原劳北望,潮连沧海欲东游。

元嘉旧事无人记,故垒摧颓今在不。

(宋文帝遣将拒魏太武,筑城此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00:16

原文展示:

我生飘荡去何求,再过龟山岁五周。
身行万里半天下,僧卧一庵初白头。
地隔中原劳北望,潮连沧海欲东游。
元嘉旧事无人记,故垒摧颓今在不。
宋文帝遣将拒魏太武,筑城此山。

白话文翻译:

我这一生漂泊不定,究竟追求什么呢?再过龟山,已是五个年头。
我走遍万里,行走在大半个国家,而那位僧人却在庵里安静地度过了白头岁月。
身处这片土地,遥望北方中原,心中充满了劳碌的忧愁;潮水连绵,想要驶向东海。
元嘉年间的往事,已无人提起,那座古老的城垣如今已是残破不堪。
当年宋文帝派将军抵御魏太武,曾在此山筑起城池。

注释:

  • 飘荡:漂泊,流浪的意思。
  • 龟山:指的是位于今湖北省的龟山。
  • 白头:指年老,白发苍苍。
  • 地隔中原:指地理位置远离中原地区。
  • 潮连沧海:潮水与大海相连。
  • 元嘉旧事:指的是南朝宋时期的历史事件。
  • 故垒:古代的城堡遗址。
  • 筑城:修建城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才华横溢,诗、词、文俱佳,作品广泛流传,影响深远。其个性开朗、洒脱,作品往往蕴含深厚的哲理与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苏轼被贬到黄州期间,诗人在对龟山的游历中,感慨自身的漂泊与历史的沧桑。龟山因其历史背景和战事遗址,激起了诗人对历史的思索与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龟山》这首诗展现了苏轼对时间流逝和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诗人以“我生飘荡去何求”自问,表达了他对人生意义的迷茫与追求。接着,诗人提到再过龟山已五年,显示出他在此地流连的无奈与时光的飞逝。通过“身行万里半天下”的景象,诗人描绘了自己在大江南北的游历,暗含了对家国的思念与归属感的缺失。

而“僧卧一庵初白头”则引入了另一种生活状态,诗人以僧人的安静生活与自己的漂泊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他对安宁生活的向往与追寻。接下来的“地隔中原劳北望”,表达了身处异地的孤独与对故土的向往,似乎在诉说着一种对历史的牵挂。

最后几句提及元嘉旧事,点出历史的无情与人事的无常,故垒的摧毁令人感到惋惜,历史的沧桑感增强了诗的悲凉气氛。“宋文帝遣将拒魏太武,筑城此山”则将个人感受与历史事件结合,显示出历史的厚重与人类命运的交织。

整首诗在感叹历史与时间的同时,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归属的渴望,展示了苏轼作为一位思想家与诗人的深邃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我生飘荡去何求: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迷茫与漂泊的感慨。
  • 再过龟山岁五周:时间的流逝,诗人在这里停留了五年。
  • 身行万里半天下:描绘了他广泛游历的经历,暗含对家国的思念。
  • 僧卧一庵初白头:对比自己的漂泊与僧人的安宁生活。
  • 地隔中原劳北望:身处异地,向北方的中原望去,心中充满忧愁。
  • 潮连沧海欲东游:潮水连绵,表达了对自由与远方的渴望。
  • 元嘉旧事无人记:历史的遗忘,人事的无常。
  • 故垒摧颓今在不:对古代遗址的感慨与对历史的追忆。
  • 宋文帝遣将拒魏太武,筑城此山:提及历史事件,增强了诗的厚重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身行万里半天下,僧卧一庵初白头”形成鲜明对比。
  • 比喻:通过“潮连沧海”暗示人生的变迁与不息。
  • 排比:使用“再过”、“身行”、“地隔”形成层层递进的排比结构,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个人的漂泊与历史的沧桑为主题,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对历史的追忆,折射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安宁生活的向往,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龟山:象征历史的见证与个人的追求。
  • :代表安宁与超脱的生活状态。
  • 潮水: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无尽的向往。
  • 故垒:历史的遗迹,代表着过往的辉煌与现在的破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苏轼在《龟山》中提到的“白头”指的是: A. 年轻
    B. 年老
    C. 白发
    D. 头发

  2. 诗中提到的“潮连沧海”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海洋的向往
    B. 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C. 对大海的恐惧
    D. 对旅行的渴望

  3. 诗人对“故垒”的感慨主要传达了以下哪种情感? A. 喜悦
    B. 惋惜
    C. 愤怒
    D. 无所谓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苏轼《龟山》杜甫《春望》:两者都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与个人命运的思索,但苏轼的诗更强调个人的漂泊与对安宁的向往,而杜甫则更加关注国家的兴衰与社会的动荡。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苏轼诗文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查询

杂咏一百首·周堪 四叠 溪庵种蓻六言八首 寄题赵尉若钰兰所六言四首 灯夕二首呈刘帅 辛卯满散天基节即事六首 别敖器之 杂题十首 挽南塘赵尚书二首 其二 送明甫赴铜铅场六言七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严丝合缝 女字旁的字 四点底的字 鞴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足字旁的字 绞丝旁的字 援卒 伴君如伴虎 写实 铩羽涸鳞 鱼字旁的字 庄子 包含此的词语有哪些 雕虫小艺 缓气 严严翼翼 寥寥可数 包含佳的词语有哪些 冲开头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