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9:50: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9:50:11
宿缘在江海,世网如予何。
西来庾公尘,已濯长淮波。
十年淮海人,初见一麦禾。
但欣争讼少,未觉舟车多。
秦郎忽过我,赋诗如卷阿。
句法本黄子,谓鲁直也。
二豪与揩磨,其兄少游与张文潜。
嗟我久离群,逝将老西河。
后生多名士,欲荐空悲歌。
小范真可人,独肯勤收罗。
瘦马识耳,枯桐得云和。
近闻馆李生,李廌方叔。
病鹤借一柯,赠行苦说我。
妙语慰蹉跎,西羌已解仇。
烽火连朝那,坐筹付公等。
吾将寄潜沱。
宿命的缘分在江海之间,世事对我又能如何呢?
西边来的人留有庾公的尘埃,已经洗净了长淮的波浪。
在淮海这片土地上生活了十年,第一次看到一片麦田。
不过欣喜于争讼的事少了,未曾感觉到舟车的繁忙。
秦郎突然来找我,赋诗如同展开的卷子。
句法本自黄庭坚,称之为鲁直。
两位豪杰与我切磋,其兄弟少游与张文潜。
唉,我长久离群,岁月将老去西河。
后辈中多有名士,想要推荐却空自悲歌。
小范真是个可爱的人,独自努力收集佳作。
瘦马辨得耳音,枯桐得云和。
最近听说馆里的李生,李廌和方叔。
病鹤借来一根树枝,赠行时苦苦劝我。
妙语安慰我蹉跎的岁月,西羌已经解开了仇恨。
烽火连天,朝廷又能如何呢?坐下来筹划交给你们,我将寄身于潜沱。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多表现个人情感与社会人生,风格豪放,作品广泛影响后世。
这首诗作于苏轼与朋友分别之际,是对友人的送别与惜别之情。诗中提到了许多交往的朋友,反映出苏轼在离别时的感慨,表现出人生的无常与对友谊的珍视。
整首诗以送别为主题,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开头几句通过对宿命的思考,引入了对世事的无奈,接着描绘身边的景象,表现出对生活状态的平静接受。诗中的“十年淮海人”传达了对生活环境的依恋,而“惟欣争讼少,未觉舟车多”则表现出对生活琐事的淡然。
在友人秦少章的到来中,诗人重拾诗歌的乐趣,赋予了送别一份生动与活力。通过对友人诗歌风格的赞美,诗人传达出对文人交往的向往与赞赏。后半部分,诗人对自身的感慨愈发浓烈,表达了对年轻一代的期待与对自身老去的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谊的珍惜,也有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苏轼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生态度。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对生活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通过对离别的描写,表现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织与相互扶持,传递出一种即使面对无常,依然要珍惜当下的积极态度。
苏轼的“秦郎”指的是哪位朋友?
A. 秦少章
B. 李廌
C. 张文潜
答案:A
诗中提到的“庾公”指的是哪位诗人?
A. 苏轼
B. 黄庭坚
C. 庾信
答案:C
诗歌的主题主要围绕什么?
A. 送别与友情
B. 战争与和平
C. 生活与死亡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