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9:42: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9:42:44
霜馀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颍咽。
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
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
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霜雪已过,长淮的宽阔也已失去。
只在空中听那潺潺的清水声。
美人依旧在唱《醉翁亭记》,四十三年来如电般闪过。
草尖上的秋露流淌如珠,
三五的姑娘们盈盈而立,仿佛仍是二八的年华。
我和你都是识翁的人,
唯有西湖的水面下映出明月。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散文、词各具风格,深受后人推崇。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人生、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苏轼晚年,表达了他对逝去岁月的感慨和对西湖的怀念。同时也反映了他与友人之间的情谊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这首《木兰花令》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惋惜和对往昔的怀念。开篇“霜馀已失长淮阔”,通过“霜”的意象,展现了季节的变化,恰如人生的无常。接着,诗人以“潺潺”水声引入,象征着岁月的流逝静悄而又无可奈何。紧接着的“佳人犹唱醉翁词”则通过佳人之歌唤起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回忆,四十三年的光阴如电般消逝,令人感叹。
“草头秋露流珠滑”这一句,描绘了秋天清晨草尖上的露珠,清新而美丽,仿佛是对美好时光的珍视。而“三五盈盈还二八”则描绘了青春的姿态,体现出诗人对年轻时光的向往和怀念。最后,诗人以“惟有西湖波底月”结尾,月亮作为永恒的象征,反映出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及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整首词运用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苏轼对生活的哲学思考以及他对友谊和美好事物的珍视,给人以深刻的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情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苏轼深厚的情感和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苏轼的《木兰花令》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四十三年如电抹”中的“电”比喻指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