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新年五首 其三》

时间: 2025-07-27 10:10:13

诗句

海国空自煖,春山无限清。

冰溪结瘴雨,雪菌到江城。

更待轻雷发,先催冻笋生。

丰湖有藤菜,似可敌莼羹。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10:10:13

原文展示:

海国空自煖,春山无限清。
冰溪结瘴雨,雪菌到江城。
更待轻雷发,先催冻笋生。
丰湖有藤菜,似可敌莼羹。

白话文翻译:

在海国的温暖中,春天的山景显得格外清新。
冰封的溪流因为瘴气而结冰,雪中的菌类已抵达江城。
更待轻雷的出现,催促冻笋的生长。
丰湖里长着藤菜,似乎可以和莼羹相媲美。

注释:

  • 海国:指沿海的国家,象征着温暖地区。
  • :温暖。
  • 春山:春天的山,象征生机与清新。
  • 冰溪:结冰的溪流,暗示寒冷的气候。
  • 瘴雨:指湿气重的雨,容易生病。
  • 雪菌:指在雪中生长的菌类,寓意生命力顽强。
  • 轻雷:春天初雷,象征春天的来临。
  • 冻笋:冬季的竹笋,待春天来临生长。
  • 丰湖:指富饶的湖泊,生长丰富的植物。
  • 藤菜:一种水生植物,常用于烹饪。
  • 莼羹:用莼菜制作的羹,象征美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他的作品融合了豪放与细腻的风格,被誉为“苏门四学士”之一。苏轼的诗歌、散文、词、书法等各方面都表现出超凡的才华,深具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新年五首》是苏轼在新年时创作的诗,其中反映了他对春天的期待与生机的渴望。这首诗描写了自然界的变化和春天的到来,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歌鉴赏:

苏轼的《新年五首 其三》以清新的自然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春天的到来。首句“海国空自煖”以温暖的气候为引子,展现了海国的春意盎然。紧接着“春山无限清”,则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山峰,给人以清新的感受。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致观察,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和对生命的热爱。

诗中“冰溪结瘴雨,雪菌到江城”描绘了冬季的阴霾与湿气,暗示着自然界的转变。随着春天的到来,诗人期待着“轻雷发,先催冻笋生”,象征着春雷的响起将会唤醒沉睡中的生命。最后一句“丰湖有藤菜,似可敌莼羹”则是对春天丰收的期待,藤菜与莼羹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对美食的向往以及对生活的满足感。

整首诗在描写自然的同时,也渗透着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表现了他对春天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美好憧憬。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海国空自煖:海边的国家自然而然地温暖,暗示气候的宜人。
  2. 春山无限清:春天的山显得格外清新,象征着生机勃勃的自然。
  3. 冰溪结瘴雨:冰封的溪流因为湿气而结冰,体现了冬季的寒冷与阴沉。
  4. 雪菌到江城:雪中生长的菌类抵达江城,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顽强。
  5. 更待轻雷发:期待轻雷的到来,象征着春天的来临。
  6. 先催冻笋生:春雷将催促冻笋的生长,描绘自然复苏的景象。
  7. 丰湖有藤菜:丰湖中长着藤菜,暗示春天的丰收。
  8. 似可敌莼羹:藤菜的美味与莼羹相媲美,表现了诗人对美食的喜爱。

修辞手法:

  • 比喻:用“丰湖有藤菜,似可敌莼羹”将藤菜与莼羹做比较,暗示藤菜的美味。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如“海国空自煖,春山无限清”、“冰溪结瘴雨,雪菌到江城”等句式。
  • 意象:通过冰溪、雪菌、冻笋等意象,表现了自然的变化与生命的顽强。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与热爱,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体现了生命力的顽强以及对生活美好的向往。

意象分析:

  • 海国:象征温暖和生机的地方。
  • 春山:代表春天的清新和生机。
  • 冰溪:暗示冬季的寒冷与停滞。
  • 雪菌:象征生命的顽强。
  • 轻雷:春天的来临,象征新生。
  • 藤菜与莼羹:代表美味,表达对生活的享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海国”主要指什么地方?

    • A. 内陆地区
    • B. 沿海国家
    • C. 山区
    • D. 沙漠
  2. “轻雷发”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夏天的来临
    • B. 春天的到来
    • C. 冬天的结束
    • D. 秋天的收获
  3. “丰湖有藤菜,似可敌莼羹”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期待?

    • A. 对工作的期待
    • B. 对美食的期待
    • C. 对旅行的期待
    • D. 对朋友的期待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对比苏轼与杜甫的春天描写,苏轼更注重自然景象的细腻刻画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而杜甫则偏向于对社会现实的反映与感慨,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但都表现出对春天的热爱。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选》
  • 《宋代文学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水居怀古 读信陵君传 和丁雪亭菊花二首 其二 和丁雪亭菊花二首 其一 秋郊晚眺 秋兴四首 其四 秋兴四首 其三 秋兴四首 其二 秋兴四首 其一 九江闻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分茅赐土 冲冠发怒 雄博 罪贱 孕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走之旁的字 石字旁的字 仇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欠字旁的字 御师 大人君子 色字旁的字 采字头的字 年华欲催 口敞 恤病 郭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破柱求奸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