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东坡》

时间: 2025-07-12 05:34:11

诗句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05:34:11

原文展示:

雨洗东坡月色清,
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白话文翻译:

雨水洗净了东坡的月色显得格外清澈,
城市里的人走尽了,只有乡野的人在行走。
不要嫌弃那崎岖不平的坡头小路,
只要爱惜那铿锵的杖声回响。

注释:

字词注释:

  • 东坡:指东坡,苏轼的别号,亦指他曾居住的东坡。
  • 雨洗:雨水冲洗,形容雨后清新的景象。
  • 月色清:月光明亮清澈,描绘出宁静的夜晚。
  • 市人:城市里的人,暗指繁华的市区。
  • 野人:乡村或野外的人,强调人和自然的结合。
  • 荦确:指崎岖不平的样子,形容坡路艰难。
  • 自爱:自我珍惜、欣赏。
  • 铿然:形容声音清脆响亮,杖声的象声词。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东坡”,是指作者苏轼在东坡居住的地方,具有历史文化背景。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政治家,东坡是他的别号,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和政治家。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深受后世推崇。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苏轼晚年时期,表达了他在东坡的闲适生活和对自然的热爱,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感悟和对乡土的眷恋。

诗歌鉴赏:

这首《东坡》展现了苏轼独特的艺术风格与人生哲学。开篇以“雨洗东坡月色清”引入,描绘了雨后清新的月光,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澈的夜景。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了他对东坡的深厚感情。同时,诗中“市人行尽野人行”一语,展现出城市与乡村的对比,反映了诗人对生活中不同人群的观察与思考。最后两句“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不仅表达了对崎岖道路的接受,也暗含了对生活中艰辛的认真对待,体现了苏轼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对自身价值的自信。整首诗通过清晰的意象与深刻的情感,展现出一种洒脱自在的生活哲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雨洗东坡月色清:雨后,月光在东坡上显得格外清晰,象征着清新与宁静。
  2. 市人行尽野人行:城市的喧嚣渐渐消散,只有乡野的人在漫步,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3. 莫嫌荦确坡头路:不要嫌弃那崎岖不平的小路,暗示生活中难免会有不平坦的道路。
  4. 自爱铿然曳杖声:要珍惜那清脆的杖声,传达了对生活中细节的热爱与欣赏。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市人行尽,野人行”,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节奏感。
  • 意象:雨、月、坡路、杖声等意象交织,构成了一幅自然与生活的和谐美景。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生活态度的表达,映射出苏轼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生活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洗涤与新生。
  • :代表宁静与清明。
  • 坡路:象征生活的艰辛与挑战。
  • 杖声:暗示慢生活的乐趣与享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2. “雨洗东坡月色清”中的“洗”字意味着什么?
    A. 冲刷
    B. 清洁
    C. 消失

  3. 诗中提到“市人行尽”,意指什么?
    A. 乡村的人
    B. 城市的人
    C. 都市的喧嚣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苏轼的另一首经典,展现了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 《静夜思》:李白的诗作,亦有自然与人生的思索。

诗词对比: 比较苏轼的《东坡》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皆描绘自然风景,但苏轼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关系,而王维则更注重于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融合。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集》
  • 《宋代文学史》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一树梨花压海棠 次韵李公择梅花 答孔周翰求书与诗 和陶读《山海经》 虔守霍大夫监郡许朝奉见和此诗复次前韵 浣溪沙 其二 次韵曾仲锡承议食蜜渍生荔支 己未十月十五日狱中恭闻太皇太后不豫有赦作 参寥惠杨梅 踯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牛字旁的字 見字旁的字 一定之论 血性男儿 蝟蛇 徯后 甘字旁的字 素昧生平 磴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辵字旁的字 插架 二次三番 笔孽 魚字旁的字 殚精毕思 坌工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