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37: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37:45
捍索桅竿立啸空,篙师酣寝浪花中。
故应菅蒯知心腹,弱缆能争万里风。
此生归路愈茫然,无数青山水拍天。
犹有小船来卖饼,喜闻墟落在山前。
我行都是退之诗,真有人家水半扉。
千顷桑麻在船底,空余石发挂鱼衣。
日轮亭午汗珠融,谁识南讹长养功。
暴雨过云聊一快,未妨明月却当空。
卧看落月横千丈,起唤清风得半帆。
且并水村欹侧过,人间何处不巉岩。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湖泊上航行的情景。桅杆高耸,发出长啸,船夫在浪花中酣然入睡。虽然我心中明白这条路,但我却无法与风浪抗争。此生的归途愈加渺茫,眼前的青山和波涛如同拍打天空。小船上还有贩饼的人,听到乡村的声音,我感到亲切。我的行程如同退却的诗篇,窗户半开,确实有人家在水边。船底下千顷桑麻,空余的石头和渔网散落在旁。正午的阳光下,汗水如珠融化,有谁能识得南方的艰辛?暴雨过后,云层渐散,明月依然高悬。躺着看那落月横挂千丈,起身呼唤清风,得以顺风而行。顺着水路,我发现哪里都不乏险峻的山岩。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和政治家。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奔放的情感,也有细腻婉约的描写,广受后世推崇。
《慈湖夹阻风》创作于诗人晚年的时候,反映了他在湖上行船的情景,表达了对人生不确定性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思。
这首诗通过描绘航行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思考和感悟。诗的开头描绘了船只在湖上航行的壮观景象,桅杆高耸,船夫在浪花中沉沉入睡,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这种对比显示了自然的威力和人类的渺小。随着诗的深入,诗人表现出对归路的迷茫,青山和水波映照着他复杂的内心世界,似乎在暗示着人生的无常和不确定。最后几句中,诗人通过对落月和清风的描写,表达了他对自由和宁静的向往,传达出一种淡然处世的态度。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归路的迷茫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他在岁月流转中的深刻思考。
选择题:诗中“篙师酣寝浪花中”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景?
填空题:诗中提到“千顷桑麻在船底”,表现了__的意象。
判断题:诗人表达了对人生归路的明确和清晰。 (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