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所思亭海棠初折赠两使者将以小诗》

时间: 2025-04-26 12:10:29

诗句

东风着物本无私,红入花梢特地奇。

想得霜台春思满,一枝聊遣博新诗。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10:29

原文展示:

东风着物本无私,红入花梢特地奇。想得霜台春思满,一枝聊遣博新诗。

白话文翻译:

东风吹拂万物,本无偏私,红花攀上花梢,显得特别奇异。想象着霜台之上,春意盎然,思绪满怀,于是折下一枝海棠,借此抒发新诗。

注释:

  1. 东风:春风,常用来象征春天的到来。
  2. 着物:吹拂万物。
  3. 无私:没有偏私,公平对待万物。
  4. 红入花梢:红花攀上花梢,形容花开的景象。
  5. 特地奇:特别奇异,形容花开的景象非常美丽。
  6. 霜台:指高台,这里可能指诗人的居所或观景的高处。
  7. 春思满:春意盎然,思绪满怀。
  8. 一枝聊遣博新诗:折下一枝海棠,借此抒发新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栻(1133-1180),字敬夫,号南轩,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他的诗文多表现理学思想,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张栻在观赏海棠花时所作,表达了对春天美景的赞美和对诗歌创作的热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东风、红花为媒介,描绘了春天的生机盎然。首句“东风着物本无私”,表达了春风公平地吹拂万物,没有偏私,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次句“红入花梢特地奇”,通过“特地奇”来形容红花攀上花梢的景象,强调了春天的美丽和独特。后两句“想得霜台春思满,一枝聊遣博新诗”,则表达了诗人在春意盎然中,思绪满怀,通过折下一枝海棠来抒发新诗的情感。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优美,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热爱和对诗歌创作的热情。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首句“东风着物本无私”,通过“东风”和“无私”两个词,表达了春风公平地吹拂万物,没有偏私。
    • 次句“红入花梢特地奇”,通过“红入花梢”和“特地奇”两个词,描绘了红花攀上花梢的美丽景象。
    • 后两句“想得霜台春思满,一枝聊遣博新诗”,通过“霜台”、“春思满”和“一枝聊遣博新诗”三个词,表达了诗人在春意盎然中,思绪满怀,通过折下一枝海棠来抒发新诗的情感。
  2. 修辞手法

    • 拟人:“东风着物本无私”,将东风拟人化,赋予其“无私”的特质。
    • 比喻:“红入花梢特地奇”,通过“特地奇”来形容红花攀上花梢的景象,形成比喻。
  3. 主题思想

    •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热爱和对诗歌创作的热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诗歌创作的追求。

意象分析:

  1. 意象词汇
    • 东风:象征春天的到来,带来生机和活力。
    • 红花:象征春天的美丽和独特。
    • 霜台:象征高处,可能指诗人的居所或观景的高处。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东风”象征什么? A. 春天的到来 B. 秋天的到来 C. 冬天的到来 D. 夏天的到来

  2. 诗中的“红入花梢特地奇”形容的是什么景象? A. 秋天的景象 B. 冬天的景象 C. 春天的景象 D. 夏天的景象

  3. 诗中的“霜台”可能指什么? A. 低处 B. 高处 C. 平地 D. 水边

答案: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朱熹的《春日》:同样描绘春天的美景,表达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 吕祖谦的《春思》:表达对春天美景的热爱和对诗歌创作的热情。

诗词对比

  • 张栻的《所思亭海棠初折赠两使者将以小诗》与朱熹的《春日》:两者都描绘春天的美景,但张栻的诗更注重表达对诗歌创作的热情,而朱熹的诗则更注重表达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栻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张栻的文学成就。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赏海棠三绝 月夜泛舟新塘 太行 立春枕上 重游南岳 刈麦行 戏赠勤长老 残句:快晴似为酴醿計 再韵答子文 次韵杨同年秘监见寄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尢字旁的字 宗属 失得 抛戈弃甲 贝部首的汉字大全_贝部首常用汉字解析 燔书坑儒 邑字旁的字 走之旁的字 俸禄 繁体字的书写方法_掌握繁体字书写技巧 代马依北风 吃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厂字头的字 包含朋的词语有哪些 国妆特字的祛斑产品有哪些?这份清单助你快速了解_祛斑产品推荐 侍候 朱的笔顺怎么写?朱的笔画顺序详解 一牛吼地 包含碜的词语有哪些 城字繁体字怎么写?这份城字繁体字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字学习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