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36: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36:25
赋得为我弹鸣琴诗
薄暮高堂上,调琴召美人。
伯喈声未尽,相如曲复新。
点徽还转弄,乱爪更留宾。
聊持一弦响,杂起艳歌尘。
在薄暮时分的高堂上,弹琴召唤美人。
伯喈的琴声还未结束,相如的乐曲又再一次响起。
拨动琴弦时手指还在转动,指甲轻轻拨弄更留住了宾客。
暂且持着一弦的琴音,伴随着纷乱的歌声。
贺彻,生于南北朝时期,他的诗作多以音乐、爱情为主题,风格清新脱俗,常常通过细腻的描写来表达情感。
《赋得为我弹鸣琴诗》创作于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文人通过音乐和诗歌表达情感,寄托理想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以“薄暮高堂”为起点,描绘了一幅优雅的音乐场景,诗人通过音乐的意象展现出一种恬静而又热烈的情感。他在高堂上调琴召美人,瞬间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氛围。伯喈的琴声和相如的乐曲交替出现,仿佛两位古代音乐高手在争相献艺,展现出诗人对音乐的热爱与追求。
随着琴声的起伏,诗人用“点徽还转弄”“乱爪更留宾”来形象地描绘弹琴的动作,生动地展现出音乐的魅力和对宾客的吸引力。最后一句“聊持一弦响,杂起艳歌尘”,则将音乐与人间的热闹结合在一起,反映出一种人情世故中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享受。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优雅,既有对古代音乐文化的传承,又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思考与感悟。
薄暮高堂上,调琴召美人。
描绘黄昏时分,在高堂上弹琴,以此召唤美人,营造出一种浪漫的氛围。
伯喈声未尽,相如曲复新。
伯喈的琴声仍在耳边回荡,司马相如的曲子又重新响起,展现出音乐的传承与延续。
点徽还转弄,乱爪更留宾。
诗人细致描写弹琴的动作,表现出对音乐的投入与热情,同时也吸引了宾客的注意。
聊持一弦响,杂起艳歌尘。
最后,诗人表示暂时持琴一声响起,伴随着歌声,融入到热闹的场景中,体现出一种欢愉的氛围。
整首诗围绕音乐与人际关系展开,表达了诗人对音乐的热爱,同时也寄托了对美好情感的向往与追求。
赋得为我弹鸣琴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的“伯喈”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诗中提到的“高堂”指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