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

时间: 2025-04-26 03:59:55

诗句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59:55

原文展示: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问山中有什么,山岭上飘着白云。
我只可以自乐其乐,无法将这些美好赠与你。

注释:

  • 山中:指山中所拥有的自然景观和物品。
  • 何所有:意为“有什么”。
  • 岭上:指山岭之上,通常指高处的地方。
  • 白云:指天空中的白色云朵,象征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 自怡悦:自己感到愉悦,怡然自得。
  • 不堪:无法承受或不适合。
  • 持赠君:将这些美好事物赠予你。

典故解析:

此诗虽无直接引用的典故,但“白云”常用于古诗中象征超脱、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而“自怡悦”则反映了隐士的心境,表达一种对自然的热爱与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陶弘景(456年-536年),字通明,号隐者,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道士和文学家,以其道教思想和诗歌著称。他的作品常流露出对自然的向往与对隐居生活的赞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体现了陶弘景在隐居生活中的感悟,他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对于世俗生活的淡泊态度。

诗歌鉴赏:

陶弘景的《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山中的宁静与美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淡泊。在诗中,诗人以“山中何所有”开头,抒发了对自然的好奇与向往,接着通过“岭上多白云”描绘出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面,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的快乐来自于自然,而非世俗的分享,这种自我满足的状态反映了隐士的心态和对物质的无欲无求。整首诗不仅是一种自然美的呈现,也是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表现了陶弘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人际关系的淡漠。

诗词解析:

  • 第一句“山中何所有”表明了诗人对自然的探询,显示出他的好奇心。
  • 第二句“岭上多白云”则是对大自然的描绘,白云在这里不仅是景物,更是诗人心灵的象征,表达了一种超然的境界。
  • 第三句“只可自怡悦”体现了诗人的自得与满足,他在山中找到了一种宁静的快乐。
  • 第四句“不堪持赠君”则表明诗人不愿意将此快乐分享给他人,反映出一种独立的个性和对人际关系的疏离。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对仗的手法,如“山中”与“岭上”,形成了一个和谐的对称结构。同时,白云的意象也通过简单的词汇传达出宁静与美好的感觉。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自得,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象征着自然的宁静和清新。
  • 白云:代表着自由、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
  • 怡悦:体现出一种内心的安宁与满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白云”象征着什么?

    • A. 物质财富
    • B. 自由与宁静
    • C. 人际关系
  2. 诗人对“持赠君”的态度是?

    • A. 欣然分享
    • B. 无法承受
    • C. 不愿分享

答案:

  1. B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在王维的《山居秋暝》中,同样表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但更强调了秋天的景色与孤独的情感;而陶弘景的诗则更侧重于内心的宁静与自得,反映出一种超脱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陶弘景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解析》
  • 《山水诗歌及其意象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答圆悟偈 酬人偈 宝峰读驹父壁间诗次其韵二首 其一 己酉岁十一月二十六日避寇至龙潭院十二月十五日作五首 其五 己酉岁十一月二十六日避寇至龙潭院十二月十五日作五首 其四 己酉岁十一月二十六日避寇至龙潭院十二月十五日作五首 其三 己酉岁十一月二十六日避寇至龙潭院十二月十五日作五首 其二 己酉岁十一月二十六日避寇至龙潭院十二月十五日作五首 其一 四月二十三日晚同太冲、表之、公实野步 次韵公实雷雨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抱愚守迷 艸字旁的字 包含奠的词语有哪些 也啰 贫而乐道 八面受敌 凡百一新 断线风筝 看破红尘 黍字旁的字 壤埊 飠字旁的字 仪刑 长字旁的字 韦字旁的字 诮侮 包含底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