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54: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54:17
系乐府十二首 其一 思太古
作者:元结
东南三千里,沅湘为太湖。
湖上山谷深,有人多似愚。
婴孩寄树颠,就水捕鷠鲈。
所欢同鸟兽,身意复何拘。
吾行遍九州,此风皆已无。
吁嗟圣贤教,不觉久踌蹰。
这首诗描绘了东南地区的美丽风景,沅江和湘江汇聚成太湖。湖边有深山和谷地,居住的人们似乎都很愚笨。婴儿在树顶上玩耍,靠近水面捕捉鱼虾。人们与鸟兽同乐,身心都不受拘束。诗人行遍九州,发现这样的风情已不再。叹息古代圣贤的教诲,不知不觉中自己也在思考和徘徊。
元结,唐代诗人,字子渊,号惭愧,世称元子。元结以诗歌著称,尤其善于描写自然风光,表达对人性和社会的思考。
《系乐府》是元结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唐代社会动荡、思想变革的时期,诗人通过回望古代的美好,表达对现实的失望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风景开头,引导读者进入一个充满生机与童趣的世界。诗人描绘的“东南三千里”以及“沅湘为太湖”构成了一幅美丽的自然图画。接着,他用“湖上山谷深”来引出人们的生活状态,似乎隐喻着人们的愚笨与无知。在“婴孩寄树颠”的场景中,诗人展现了生命的单纯和自然的和谐美。人们与动物共享快乐,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然而,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现实的反思,诗人经过九州的行旅,发现这种美好的风情已经不复存在,感叹“此风皆已无”,不禁感到无奈和惆怅。结尾的“吁嗟圣贤教”更是表现出诗人对古代圣贤教导的怀念和思索,流露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巨大落差的无奈。这种情感的转折使整首诗更加深刻,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理想的追寻。
整首诗通过对美好自然的描绘与对现实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对当下社会的失望,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以及对古代智慧的追思。
作者是谁?
A. 白居易
B. 元结
C. 杜甫
D. 李白
诗中提到的“沅湘”指的是哪个地方的河流?
A. 北京
B. 湖南
C. 江苏
D. 广东
诗人通过“此风皆已无”表达了什么情感?
A. 高兴
B. 失望
C. 愤怒
D. 安慰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