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09: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09:08
寒夜怨
夜云生。夜鸿惊。
凄切嘹唳伤夜情。
空山霜满高烟平。
铅华沉照帐孤明。
寒月微。寒风紧。
愁心绝。愁泪尽。
情人不胜怨。
思来谁能忍。
在寒冷的夜晚,乌云渐渐升起,夜空中的鸿雁惊飞。
凄凉的鸣叫声刺痛了我夜晚的情感。
空旷的山间,霜满地,烟雾弥漫着宁静。
烛光微弱,照亮了孤单的帐篷。
寒月微弱,寒风紧逼,
我愁苦的心情无以言表,泪水已流尽。
情人之间的怨恨无法承受,
思念之苦,谁又能忍受?
作者介绍:陶弘景(456年-536年),字通明,号紫阳,南北朝时期的著名道士和诗人,擅长道教的理论及修道,是当时著名的道教领袖之一。他的诗歌多表达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的感悟,风格清新淡雅。
创作背景:本诗作于陶弘景晚年,正值他对人生、自然及情感的深思熟虑之际。在孤独的寒夜中,诗人借景抒情,表达对离别和思念的苦楚,反映了他对感情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
《寒夜怨》是一首充满孤独与思念的诗。陶弘景通过描绘寒冷的夜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愁苦。开头几句“夜云生。夜鸿惊。”即营造了一个寂静而又略显紧张的夜晚气氛,乌云笼罩,鸿雁惊起,似乎在预示着某种不安和离愁。接着“凄切嘹唳伤夜情”则通过鸿雁的鸣叫,进一步深化了离愁的主题。此处,诗人巧妙地将可闻的声音与可见的景象结合,使得情感更加生动。
“空山霜满高烟平”描绘了寒冷的自然环境,霜覆盖大地,烟雾弥漫,给人一种冷清的感觉,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而“铅华沉照帐孤明”则通过烛光的微弱与孤独,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孤单与无助。诗的后半部分愈发沉重,尤其是“愁心绝。愁泪尽。”的表述,直接传达出诗人感情的极度压抑与无奈。
最后两句“情人不胜怨。思来谁能忍。”更是将整首诗推向高潮,表达了对情感的深沉思考与无尽的苦痛,令人动容。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孤独、离别和思念的深刻感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本诗核心在于表达孤独与思念之苦,展示了人在寒冷夜晚的脆弱与情感的深重。
诗词测试:
“夜鸿惊”中的“鸿”指的是:
A. 一种花
B. 一种鸟
C. 一种鱼
D. 一种兽
“寒月微”的“寒”指的是:
A. 热情
B. 冷清
C. 温暖
D. 暖和
本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
A. 欢乐
B. 愤怒
C. 孤独和思念
D. 轻松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