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8:19: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8:19:50
古昔有遗叹,所叹何所为。
有国遗贤臣,万事为冤悲。
所遗非遗望,所遗非可遗。
所遗非遗用,所遗在遗之。
嗟嗟山海客,全独竟何辞。
心非膏濡类,安得无不遗。
古时候有一种遗叹,这种叹息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国家失去了贤臣,万事都充满了冤屈与悲伤。
所遗留的并非希望,所遗留的也不应被遗忘。
所遗留的不是有用的,而是留在遗忘之中的。
唉,身处山海之地的客人,我究竟还能说些什么呢?
我的心并不是那种依赖温润之物的,怎么能够不有所遗失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中提到的“贤臣”可以理解为古代对人才的推崇,反映出对贤能之士失去的惋惜,也可以引申为对统治者的失责的批判。在古代社会中,贤臣的缺失往往导致国家的动荡和民众的苦难。
作者介绍:
元结(?-约740年),字子度,唐代诗人,擅长古诗,尤其是乐府诗。他的作品多表现对社会的关心与个人的抒情,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唐代,正值社会变动与动荡的时期,国家失去贤能之士,使得许多人感到失望与悲痛,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对贤才的渴望。
《古遗叹》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历史的追溯和对当下局势的深思。诗中反复提到“遗”,这不仅是对过往的唏嘘,而且是对未来的警示。诗人通过对贤臣的追忆,揭示出国家失去人才所带来的深重悲哀,表面上是对历史的感慨,实际上暗含了对现实的批判。
诗的前两句用“有国遗贤臣,万事为冤悲”道出世事的因果关系,强调贤臣对于国家的重要性。接下来的“所遗非遗望,所遗非可遗”,则引导读者思考失去的东西究竟是什么,隐约传达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珍视。
此外,最后两句的“嗟嗟山海客,全独竟何辞”及“心非膏濡类,安得无不遗”则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表现出一种无力感。诗人在面对历史的沧桑与个人的渺小时,产生了对命运的叹息。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传达出一种对历史的反思与对现实的警醒,值得后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反思表达了对贤良之士缺失的惋惜,传达出诗人对国家和社会现状的深切关怀,并引发人们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古遗叹》的作者是?
A. 李白
B. 元结
C. 杜甫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贤臣”主要指什么?
A. 有才德的官员
B. 失去的财富
C. 美好的未来
D. 远方的朋友
诗中反复使用的“所遗”主要强调了什么?
A. 祝福与希望
B. 遗失的事物
C. 对未来的规划
D. 个人的快乐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古遗叹》与杜甫的《春望》都有对国家和社会现状的深切关怀,均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才的珍惜。杜甫的诗通过直接的描绘生动展现了战乱带来的苦难,而元结则通过对历史的追溯与感叹,表现了对人才失落的遗憾。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