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过白沟河有感》

时间: 2025-07-12 09:40:22

诗句

山后山前十六州,坐输天险竟谁收。

过河漫作千秋恨,狼籍曾闻在白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09:40:22

原文展示:

过白沟河有感
——谢铎 〔明代〕
山后山前十六州,坐输天险竟谁收。
过河漫作千秋恨,狼籍曾闻在白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北方边疆局势的感慨。山后山前是指广袤的十六个州,坐拥天险的地理位置却无奈地被外敌侵占。渡过白沟河后,心中感到无尽的悲怆与恨意,耳边总是回响着白沟一带狼藉的景象。

注释:

  1. 十六州:指的是北方的十六个州,历史上曾是边疆民族的聚居地。
  2. 天险:指的是自然地理上的屏障,例如高山和河流,通常用于防御外敌入侵。
  3. 过河:象征着跨越障碍和迎接挑战,但也暗示了无奈与悲哀。
  4. 狼籍:狼藉,指的是破败混乱的景象,形容战争带来的惨痛后果。

典故解析:

“狼籍”一词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形容战争后的废墟和无辜生命的流离失所。诗中提到的“白沟”是一个重要地理位置,历史上曾多次成为战争的焦点,代表着边防的严峻局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谢铎,明代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多反映现实政治和社会问题。他的诗风格清新流畅,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明代中期,正值国家动荡之际,边境经常受到外族侵扰,诗人以此诗表达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边疆地区的动荡与不安。开头两句“山后山前十六州,坐输天险竟谁收”,展示了广袤的领土和坚固的自然屏障,却无奈于外敌的侵扰,体现了无力感和悲凉。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感叹“过河漫作千秋恨”,不仅表达了对历史悲剧的追忆,还暗示了战争对人心的伤害,时间久远而痛苦依旧。最后一句“狼籍曾闻在白沟”用“狼籍”一词形象地传达了战后的惨状,使读者感受到历史的沉重与无奈。整首诗在情感上充满了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展现了诗人敏感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担当。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山后山前十六州:描绘边疆广袤的地域,强调地理的重要性。
    • 坐输天险竟谁收:表达对外敌入侵的无奈与愤懑,质疑防守的失败。
    • 过河漫作千秋恨:渡过河流后心中的悲恨与忧愁,象征着历史的伤痛。
    • 狼籍曾闻在白沟:描绘战后破败的景象,突出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山后山前”,形成平衡的结构,增强韵律感。
    • 比喻:将“狼籍”比作战后废墟,生动形象地传递情感。
  3. 主题思想

    • 整首诗表现了对国家安危的忧虑与对历史悲剧的深刻反思,传达出对和平的渴望与对战争的痛恨。

意象分析:

  1. :象征坚固与防御,同时也暗示着无奈与隔绝。
  2. :代表着历史的分界线,象征着挑战与跨越的勇气。
  3. 狼籍:象征着战后的惨景与对生命的无情摧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十六州”指的是哪个地区?

    • A. 南方
    • B. 北方
    • C. 西方
    • D. 东方
  2. “狼籍”在诗中指的是什么?

    • A. 和平
    • B. 破败混乱的景象
    • C. 美丽的风景
    • D. 丰收的田野
  3. 诗人对国家的态度是?

    • A. 漠不关心
    • B. 深切忧虑
    • C. 高兴
    • D. 不屑一顾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现代诗人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 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 比较谢铎的《过白沟河有感》和李白的《将进酒》,两者均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但谢铎更侧重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而李白则展现了个人豪情与对生活的热爱。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作品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历史与诗歌:明代的社会背景与文学》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玉仙池 七月二十四日食荔枝 梦游洛中十首 题建造寺奉先院 和运使王学士舟次德清见寄 送许寺丞知古田县 梨园小部 瞻礼开师真像 留别旧居花槛 题金山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龍字旁的字 匿影藏形 取舍两难 狂瞽之说 女字旁的字 龝字旁的字 法官袍 露两手 党政 包含眙的词语有哪些 防萌杜渐 横加干涉 口字旁的字 衣字旁的字 霄宸 重门叠户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