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吴园杂咏十九首 其三 书堂》

时间: 2025-04-26 04:58:57

诗句

藐视一籯金,独藏五车书。

高堂见古今,其乐亦只且。

以此燕子孙,吾谁数陶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58:57

原文展示:

藐视一籯金,独藏五车书。
高堂见古今,其乐亦只且。
以此燕子孙,吾谁数陶朱。

白话文翻译:

我轻视那一篓金子,独自珍藏五车书籍。
在高堂上看到古今的文化,其乐趣也只是暂时的。
以此传承给我的后代,谁能和陶朱相比呢?

注释:

  • 藐视:轻视、看不起。
  • :篓子,一种用竹子编制的器具。
  • 高堂:指高大的书房或书堂,象征读书的环境。
  • 古今:古代与现代。
  • 燕子孙:指后代子孙。
  • 陶朱:陶朱公,指春秋时期的著名富翁,象征富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彭汝砺,字子璧,号东篱,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及表达个人情感,常对一切身外之物持有淡泊的态度。

创作背景:

《吴园杂咏十九首》是彭汝砺在其游览吴园时创作的一组诗,其中《书堂》一首表达了诗人对书籍的珍视以及对金钱的轻视,体现了他对文化与精神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书堂》这首诗展现了彭汝砺对书籍的崇高地位以及他的人生哲学。诗的开头“藐视一籯金”直接表达了他对金钱的轻视,暗示了他认为物质财富无法与精神财富相比。接着“独藏五车书”则强调了书籍在他心中的珍贵地位,五车书是一种夸张的说法,意味着书籍的数量之多和价值之高。诗中提到的“高堂见古今”不仅是一个书房的描绘,更是对历史文化的回顾与思考,诗人从中体会到了一种暂时的快乐。最后一句“以此燕子孙,吾谁数陶朱”则把个人的精神追求与对后代的期望结合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希望将这种精神财富传承给后代的愿望。他希望后代能够继承这种文化的积累,而不是单纯追求物质的富裕。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藐视一籯金:表明诗人对金钱的轻视,强调精神价值的高于物质。
  2. 独藏五车书:突出书籍的重要性,象征着诗人丰富的知识和内涵。
  3. 高堂见古今:描述了书房环境中的文化氛围,体现出古今交融的文化感受。
  4. 其乐亦只且:表达了对这种文化乐趣的短暂性,暗示人生的无常。
  5. 以此燕子孙:传达了诗人对后代的期望,希望他们能继承这种文化。
  6. 吾谁数陶朱:将自己与陶朱公相提并论,表达对富贵的轻视,强调精神的超越。

修辞手法:

  • 夸张:如“五车书”,强调知识的重要性与丰富性。
  • 对比:金与书的对比,突显物质与精神的不同价值。
  • 象征:书籍象征着知识和文化的传承。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书籍和文化的珍贵,批判对物质财富的追求,提倡精神生活的重要性,反映了诗人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财富、物质。
  • :象征知识、文化、智慧。
  • 高堂:象征读书的环境与文化氛围。
  • 燕子孙:象征后代、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下列哪一句表达了诗人对金钱的态度? A. 独藏五车书
    B. 藐视一籯金
    C. 高堂见古今
    D. 吾谁数陶朱

  2. 诗中“高堂见古今”意指? A. 书房的装饰
    B. 古今文化的融合
    C. 诗人的居住环境
    D. 书籍的数量

  3. “陶朱”是指谁? A. 一位诗人
    B. 一位商人
    C. 一位富翁
    D. 一位文人

答案: 1-B, 2-B, 3-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彭汝砺的《书堂》与王维的《终南望余雪》均体现了对自然与文化的追求,但彭汝砺更侧重于书籍的价值,而王维则通过自然景观表达内心的宁静与哲思。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诗词大会:古典诗词精华》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九日广陵登高怀邵二先辈 题别业(一作回别业留别郭中诸公) 题王明府郊亭 宿建溪中宵即事 观送葬 太原和严长官八月十五日夜西山童子上方玩月寄中丞少尹 早秋登慈恩寺塔 读周太公传 蜀门与林蕴分路后屡有山川似闽中因寄林蕴蕴亦闽人也 题梨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愧惮 荜路蓝缕 毛字旁的字 从风而服 爿字旁的字 建之底的字 冰炭不同器 强做解人 包含室的词语有哪些 耳刀旁的字 鹿字旁的字 悔开头的成语 东走西撞 竺国经 余子 淮甸 内讳 较开头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