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子别母呈所翁陈先生》

时间: 2025-04-26 05:11:44

诗句

子别母,欲别牵衣意何苦。

母有众儿俱母怜,儿无别母儿谁乳。

海恶宁匪蛟,山饕莫如虎。

小大不相弃,高深自为扈。

万古天地中,何得如母所。

披絮成踟蹰,履霜正凄楚。

不见城上乌,相随八九子。

反哺何足云,慈乌乃如此。

引翼且莫高,短翅将千里。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11:44

子别母呈所翁陈先生

作者: 蒲寿宬 (宋代)

原文展示:

子别母,欲别牵衣意何苦。母有众儿俱母怜,儿无别母儿谁乳。海恶宁匪蛟,山饕莫如虎。小大不相弃,高深自为扈。万古天地中,何得如母所。披絮成踟蹰,履霜正凄楚。不见城上乌,相随八九子。反哺何足云,慈乌乃如此。引翼且莫高,短翅将千里。

白话文翻译:

孩子要离开母亲,想要别离时为何要牵扯衣服,感到如此痛苦。母亲有众多儿女,皆受母亲的怜爱;而儿女若无别的母亲,谁来哺乳他们呢?大海的凶恶难道不是蛟龙?高山的贪食又何如猛虎?无论大小都不应相弃,高低也自有其归宿。万古天地之间,哪能有如母亲所给予的呢?披着绒衣踟蹰不前,踩着霜雪正显得凄楚。不见城头的乌鸦,跟随的也不过是那几只。反哺之恩又何足挂齿,慈爱母乌才是如此。展翅飞翔却不宜过高,短翅也能飞千里。

注释:

  • 子别母: 孩子和母亲分别。
  • 牵衣: 形容依依不舍,拉住衣服不愿分离。
  • 反哺: 指子女对母亲的回报,出自《礼记》。
  • 海恶宁匪蛟: 意思是大海的恶劣也难以与蛟龙相比。

典故解析:

“反哺何足云,慈乌乃如此”中的“反哺”出自《礼记·曲礼上》,讲述了儿女长大后对母亲的回馈,展现了深厚的亲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蒲寿宬,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以诗歌而闻名,他的作品常表现出浓厚的情感与亲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子女离别之际,表达了对母爱的深切感悟和对离别的伤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子别母”为引子,深入探讨母子之间的情感纽带。第一句就以“欲别牵衣意何苦”表达了孩子对母亲的留恋与不舍,紧接着通过对母亲众多儿女的描写,突显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情感深刻。诗中用“海恶宁匪蛟,山饕莫如虎”来形容自然界的凶猛,暗示了离别带来的不安及对母亲保护的渴望,表现出对母亲的依赖。最后通过“引翼且莫高,短翅将千里”来表达尽管离开,孩子依然有能力追求自己的生活。这种情感的交织使整首诗情感细腻而深邃,令人动容。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子别母:提出主题,强调离别。
    2. 欲别牵衣意何苦:表达不舍之情。
    3. 母有众儿俱母怜:母亲对所有孩子的爱。
    4. 儿无别母儿谁乳:离开母亲的无奈。
  •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描绘母亲的伟大与外界的凶险形成鲜明对比。
    • 比喻:将母爱比作无可替代的存在。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母爱的深刻描绘,表达了对离别的惆怅与对母亲的依赖,强调了亲情的伟大。

意象分析:

  • 母亲的形象: 象征着无私的爱与温暖。
  • 自然界的凶猛: 反映了外部环境的复杂与不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反哺”指的是什么?

    • A. 孩子对母亲的回馈
    • B. 孩子对朋友的帮助
    • C. 孩子对老师的感谢
  2. 诗中用来形容母爱的比喻是?

    • A. 宽广的海洋
    • B. 高耸的山峰
    • C. 无法替代的存在

答案:

  1. A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游子吟》 by 孟郊
  • 《静夜思》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游子吟》与本诗均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思念之情,但《游子吟》更侧重于游子的孤独与对家的思念,而本诗则更强调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次南安务前水亭赵介叔韵 王德言枢密生日十首 琴操·残形操 书王应夫题记后 敬题箕颍集后二首 定风波 高楼月 题人画扇十首 暑后喜雨 凤箫吟/芳草 郊祀庆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胆决 难兄难弟 立刀旁的字 同文共轨 兀字旁的字 九折成医 己字旁的字 荒凉 赤字旁的字 泪河东注 瓜字旁的字 朝夕之策 缌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砚北 前祝 攀止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