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8 12:11: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8 12:11:11
凄凉犯 其一
壬子中秋,陈实庵太史招集寓斋,倚此调见示,继声和之。
虚庭露沐。黄昏也银云一片空阔。有情伴侣,无聊境界,奈何时节。
红尘浸雪。看天上高寒凤阙。算神仙清愁未免,我辈况凡骨。
酒醒闻蛩语,烛院星稀,漏壶冰澈。
团圆最好,甚浮名赚人离别。绣户今宵,怕愁与灯华渐结。
过三更欲睡未忍,共此月。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中秋夜的情景,庭院沐浴在露水中,黄昏时分,天空中漂浮着一片银色的云彩,显得空旷而宁静。尽管身边有情人伴随,却感到无聊与无奈,因为时光的流逝让人感到惆怅。红尘如雪般覆盖,抬头望去,天上的凤阙显得高冷。即使是神仙也难逃清愁的困扰,更何况我们这些凡人。酒醒后,听见蟋蟀的低鸣,烛光下星星稀疏,漏壶的水也冰冷透彻。团圆是最好的,然而世俗的名利却让人感到离别的苦涩。今晚的窗户紧闭,害怕愁绪与灯光交织在一起。过了三更,虽然想要入睡,却不忍心离开这轮明月。
作者介绍:黄燮清(字子云),清代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和深厚的情感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以及人生哲理,善于表达内心的情感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清代壬子年的中秋,诗人受陈实庵邀请,在寓所聚会,借此良辰美景抒发个人的思考与感悟。
这首词以优美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中秋夜的宁静与孤独。诗人在黄昏时分,庭院沐浴在露水之中,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尽管有伴侣在侧,诗人却感到无聊与惆怅,反映出人们在面对世俗生活时的无奈与孤独感。尤其是“红尘浸雪”的意象,更是将世俗的纷扰和烦恼表现得淋漓尽致。
随着诗的推进,诗人对团圆的渴望与对名利的厌弃愈发明显。他透过烛光下的星星与漏壶的冰澈,表现出对时间流逝的敏感,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整首词构建了一幅既美丽又凄凉的画面,令人感受到中秋夜的孤独与思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词表达了对中秋团圆的渴望与对世俗名利的批判,展现了人在美好时光中所感受到的孤独与惆怅。
诗词测试
这首诗是在哪个节日创作的?
a) 端午节
b) 中秋节
c) 春节
诗中提到的“红尘浸雪”指的是什么?
a) 水面上的雪
b) 生活的烦恼
c) 自然的景象
诗人对团圆的看法是什么?
a) 只是形式
b) 最美好的事情
c) 不重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通过以上的解析与学习,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凄凉犯 其一》的深厚情感及其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