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9:40: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9:40:31
览古
李商隐 〔唐代〕
莫恃金汤忽太平,
草间霜露古今情。
空糊赪壤真何益,
欲举黄旗竟未成。
长乐瓦飞随水逝,
景阳钟堕失天明。
回头一吊箕山客,
始信逃尧不为名。
不要轻易依赖金汤之固,认为一切都会太平;
草间的霜露,却流露出古今的情感。
空自涂抹赪壤,究竟有什么益处?
想要高举黄旗,却始终未能如愿。
长乐的瓦片随水而逝,
景阳的钟声堕落,失去了天明。
回头望去,似乎看到箕山的客人,
才明白逃避尧舜之治并不是为了名利。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李商隐(812年-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晚唐著名诗人。他的诗以风格婉约、意境深远著称,常用典故和隐喻表达复杂的情感和哲理。
创作背景: 《览古》创作于唐朝中晚期,正值国家动荡、政治腐败的时期。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反思,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与对理想政治的追求。
《览古》一诗,表面上看似在描绘古今之变迁,实则深刻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与现实的无奈。首联“莫恃金汤忽太平”,警示人们不应依赖表面的安宁,暗含了对当时朝政的不满与对未来不安的预感。接下来的“草间霜露古今情”,通过自然现象的细微变化,比喻古今人情的变迁,体现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整首诗在结构上呈现出一种对比与反思,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思考,感受到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特别是“欲举黄旗竟未成”,表达了诗人对理想政权的渴望,但现实却屡屡失望。后两联则用“长乐瓦飞随水逝”和“景阳钟堕失天明”,象征着繁华易逝、时光荏苒,令人感到无奈和惋惜。
最后一联“回头一吊箕山客,始信逃尧不为名”,更是点明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思考,逃避理想与名利的选择让人深思。总体而言,李商隐通过对古今历史的审视,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以及对理想的追求与失落,具有深刻的哲学思考和艺术感染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与对现实不满的情绪,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以及对生命短暂和时间流逝的感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金汤”指的是什么?
“草间霜露”象征着什么?
诗人对“黄旗”的态度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