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人欲》

时间: 2025-04-27 13:28:04

诗句

人欲天从竟不疑,莫言圆盖便无私。

秦中已久乌头白,却是君王未备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28:04

原文展示:

人欲天从竟不疑,
莫言圆盖便无私。
秦中已久乌头白,
却是君王未备知。

白话文翻译:

人们的欲望能够随天意而行,竟然毫不怀疑;
不要说圆形的盖子就没有私心。
在秦地已经很久了,乌头花已经变白,
只不过是君王未曾察觉而已。

注释:

字词注释:

  • 人欲:指人类的欲望。
  • 天从:顺应天意。
  • 圆盖:比喻圆满的事物,暗指权力或利益。
  • 乌头白:乌头是一种毒草,白色象征着变化或转变。
  • 君王:指统治者。

典故解析:
本诗中的“秦中”可以理解为古代秦国的地方,诗人通过提及秦国的地理,暗示了权力中心的局限性以及统治者的无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商隐(812年-858年),字义山,号玉溪,晚唐著名诗人,擅长写诗,尤其以情诗和咏怀诗而闻名。他的诗风以含蓄、典雅著称,常常蕴含深厚的哲理和复杂的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社会动荡、权臣专权的时期,李商隐以深刻的观察力和敏锐的洞察力,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对人性欲望的思考。

诗歌鉴赏:

《人欲》一诗透过对人欲与天意的探讨,揭示了人类内心的复杂性和无知。诗人以“人欲天从”的开头,表达了人类欲望与天意之间的微妙关系,似乎暗示人们在追求私利时,常常忽视了更高的道德标准和自然法则。接着“莫言圆盖便无私”,通过比喻的方式,提及权力和利益的圆满状态,质疑人们是否真的能够在权力面前保持无私的操守。

“秦中已久乌头白”一句,暗示了在权力的中心,表面上的繁荣掩盖了潜在的危机和变化。乌头花的变化象征着事物的转变,提示人们对现状的警觉。最后一句“却是君王未备知”则将矛头指向统治者,揭示了他们对社会真实状况的无知。这不仅是对当权者的警示,也是对人们自我欲望的深刻反思。

李商隐的这首诗,既是对人欲的真实写照,也是对社会政治的深刻批判,体现了他作为一个诗人的高度责任感和深邃的思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人欲天从竟不疑:指出人类的欲望常与自然法则相悖,但人们对此毫不怀疑。
  2. 莫言圆盖便无私:以“圆盖”比喻权力,质疑在权力面前是否真的能够保持公正。
  3. 秦中已久乌头白:暗示在权力的中心,表面繁荣下潜藏着变化和危机。
  4. 却是君王未备知:直指统治者的无知,警示他们对民间疾苦的忽视。

修辞手法:

  • 比喻:以“圆盖”比喻权力,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增强了音韵的和谐感。

主题思想:
全诗揭示了人欲与天意的冲突,反映了人类欲望的无知与统治者的无觉,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警示。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人欲:象征人性中的私欲与贪婪。
  • 圆盖:象征权力与利益。
  • 乌头:象征潜在的危险与变化。
  • 君王:象征统治者的无知与盲目。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李商隐的《人欲》讨论了什么主题?
    A. 自然与人类
    B. 权力与欲望
    C. 爱情与悲伤
    D. 友谊与忠诚

  2. “圆盖”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友谊
    B. 权力与利益
    C. 自然法则
    D. 时间

  3. 诗中提到的“秦中”指的是哪个地方?
    A. 昆仑山
    B. 古代秦国
    C. 长安
    D. 洛阳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反映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 白居易的《卖炭翁》:描绘了社会底层人们的疾苦。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比较,王维的作品更多展现了自然与人情的和谐,而李商隐则侧重于对人欲与权力的批判,反映出不同的社会关怀和思考角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李商隐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相关查询

今昔 琅邪三十二咏 其二 长松径 尼山高一首寿阙里孔公伯处士 奉送景升西上 得雨亭题壁 至浦城界闻武林失火而还 猩猩歌 送金宪使之蜀少随父经此 童景纯来 其二 拟花间十八首 其十三 渔歌子·魏承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赊钱 称陈 包含皇的词语有哪些 女字旁的字 廓开大计 乚字旁的字 非请莫入 臼字旁的字 抉瑕擿衅 包干儿 临危效命 车轨共文 剪刈 救火投薪 車字旁的字 自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矛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