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6:21: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6:21:17
已丑上元后晚望
作者: 杨万里
雪里睛偏好,寒余暖尚轻。
山烟春自起,野烧暮方明。
又是元宵过,端令病骨惊。
遣愁聊觅句,得句却愁生。
在雪中,晴天是难得的好天气,寒冷的余温依旧轻盈。山间的烟雾自然而然地升起,田野的烧烤在傍晚时分才显得明亮。元宵节又已过去,难免让我这病弱的身体感到惊讶。为了驱散忧愁,我试图寻找几句诗句,结果却是写下的诗句又引发了新的愁绪。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阮溪,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擅长描写自然景物,作品清新自然,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观察。
这首诗写于元宵节后,反映了诗人在节日过后的感受。元宵节作为传统节日,象征着团圆和欢乐,而过后的空虚感则让人感到失落与忧愁,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变化,展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已丑上元后晚望》是一首通过景物描写反映内心情感的诗作。诗中,杨万里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雪后晴天的美丽景象,展现出他对自然的热爱与敏感。通过“雪里睛偏好,寒余暖尚轻”的描写,诗人传达出晴天的珍贵与温暖的渐近,似乎在告诉人们春天的希望正在悄然来临。然而,随着元宵节的过去,诗人的心情却由喜转忧,表现出一种对节日过后空虚感的深刻思考。
诗人在描写自然的同时,也揭示了内心的愁苦与孤独。他试图通过写诗来消解这种愁苦,但“得句却愁生”的结尾则暗示了创作的无奈与痛苦,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对生活的思考。这种情感的转折使整首诗更加深邃,展现了杨万里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思考。
整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变化,反映了节日后的孤独与失落,以及创作过程中的无奈。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揭示了生活中的美好与苦涩,表现了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诗中“寒余暖尚轻”表达了怎样的天气变化?
A. 寒冷的天气
B. 暖和的天气
C. 温暖与寒冷交替
D. 雪后的晴天
诗人写诗的动机是什么?
A. 为了消遣时间
B. 为了表达内心的愁苦
C. 为了展现自然的美
D. 为了庆祝节日
“得句却愁生”中“愁”指的是什么?
A. 对节日的怀念
B. 对生活的无奈
C. 对创作的热情
D. 对自然的赞美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已丑上元后晚望》这首诗的意境及其深刻的情感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