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盱眙军无梅,郡圃止有蜡梅两株二首》

时间: 2025-04-25 07:25:43

诗句

腊里花开已是迟,西湖十月见琼肌。

岭头犹说南枝暖,却向淮南觅北枝。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7:25:43

原文展示:

盱眙军无梅,郡圃止有蜡梅两株

腊里花开已是迟,西湖十月见琼肌。岭头犹说南枝暖,却向淮南觅北枝。

白话文翻译:

在盱眙这个地方,梅花并不生长,只有两株蜡梅在郡里的园圃中。腊月里蜡梅开花已经算是迟了,而在西湖,十月时就能见到梅花的洁白花朵。山岭之上还在说南方的梅树生长得温暖,但我却要向淮南去寻找北方的梅花。

注释:

  • 腊里:指腊月,即农历的十二月份。
  • 琼肌:形容洁白如玉的梅花。
  • 南枝:指南方的梅树。
  • 北枝:指北方的梅树,作者希望能找到的梅花。

典故解析:

“西湖十月见琼肌”提到西湖的梅花,体现了西湖作为名胜的文化背景,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坚韧和清高。此句通过季节的对比,突显梅花的早开与蜡梅的迟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以清新自然的诗风和细腻的观察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田园生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诗人由于地理条件限制,无法见到梅花,心中惆怅之情与对南北气候差异的感叹相结合,表达了对梅花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蜡梅和梅花的描写,展现出作者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和对季节变化的深刻感悟。诗的开头引入了蜡梅的迟开,给人一种错过了时光的惆怅感,紧接着提到西湖的梅花,形成鲜明对比,让人感受到梅花的清雅与蜡梅的平凡。岭头的南枝暖意与淮南寻北枝的情景描绘出一种地域间的温差,也反映了作者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整首诗在语言上简洁明了,意象生动,体现了杨万里一贯的写景抒情风格,令人感受到一丝淡淡的孤独与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腊里花开已是迟”:腊月里开花的蜡梅,显得十分稀少,暗示着花开的时间已晚。
  2. “西湖十月见琼肌”:十月时在西湖可以看到梅花,表达了梅花的早熟与美丽。
  3. “岭头犹说南枝暖”:岭头的人们仍然在谈论南方梅树的温暖生长。
  4. “却向淮南觅北枝”:诗人却想要去淮南寻找北方的梅树,表达了对北方梅花的渴望。

修辞手法:

  • 对比:蜡梅与梅花的对比,强调了作者对梅花的向往。
  • 象征:梅花象征着坚韧与高洁,蜡梅则显得平凡。
  • 拟人:岭头的人们在谈论,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蜡梅与梅花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然和季节变化的细腻观察与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蜡梅:象征着平凡和迟到的美。
  • 梅花:象征着坚韧、高洁和早熟的美。
  • 岭头、淮南:地理意象,代表着南北文化的差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杨万里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腊里”指的是哪个月份? A. 正月
    B. 腊月
    C. 十月
    D. 八月

  3. 诗中蜡梅的开花时间是? A. 早
    B. 正好
    C. 迟
    D. 不确定

答案:

  1. C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杨万里《盱眙军无梅》李白《月下独酌》对比:
    • 杨万里写自然中的孤独与美;李白则表达了酒下的豪情与孤独,两者皆在孤独中寻求美的共鸣。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李处士郊居 奉和鲁望渔具十五咏。种鱼 正乐府十篇。卒妻怨 古函关 五贶诗。五泻舟 鲁望读襄阳耆旧传见赠五百言过褒庸材靡有称是…次韵 寄同年韦校书 题支山南峰僧 润卿鲁望寒夜见访,各惜其志,遂成一绝 吴中言情寄鲁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退徙三舍 包含定的成语 还敬 户头 杂木 嬴奸买俏 花样滑冰 吐车茵 辰字旁的字 陀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黹字旁的字 爿字旁的字 各色各样 客客气气 久经世故 言字旁的字 立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