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3:58: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3:58:47
江城子 中秋忆举场
—— 逸民〔宋代〕
秀才落得甚乾忙。冗中秋,闷重阳。
百年三万,消得几科场。
吟配十年灯火梦,新米粥,紫苏汤。
如今且说世平康。收战场,息欃枪。
路断邯郸,无复梦黄粱。
浪说为农今决矣,新酒熟,菊花香。
这位秀才如今真是忙得不可开交。中秋节的冗长,重阳的沉闷,
百年中经历三万次,究竟能消磨多少次科举的考场?
我吟诵着十年灯下的梦境,吃着新米粥和紫苏汤。
如今就谈谈这个世道的安定。战场已经收拾,枪也停止了。
通往邯郸的路断绝,再没有那个黄粱美梦。
人们说如今都去务农了,新酒已经酿熟,菊花也香飘四溢。
逸民,即苏轼的好友,实际姓名不详,生活在宋代,文人风骨和才情兼备,作品多表现对社会、人生的思考,风格清新自然。
此诗写于中秋时节,正值科举考试的季节,作者怀念往昔的求学时光与战乱的结束,表达了对安稳生活的向往。
《江城子 中秋忆举场》以中秋佳节为背景,展现了作者对往昔求学生活的思念和对现今安定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对比过去的忙碌与现在的平静,表现出对生活的感慨。开篇即以“秀才落得甚乾忙”点明主题,勾画出那个时代士人由于科举考试而忙碌的情景。接着,诗人回忆起十年灯下的奋斗,暗含了对未来的期待与对曾经的怀念。最后,诗人在“收战场,息欃枪”中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与珍惜,强调了生活的美好。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思考,反映出诗人对国家、社会的忧虑与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回忆,展现了诗人对往昔求学生活的怀念及对和平安定生活的渴望,表达了对人生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思考,情感深沉而真挚。
诗中提到的“黄粱梦”指的是什么?
a) 美好的理想
b) 现实生活
c) 忧愁的思考
作者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忧伤和失落
b) 对安稳生活的渴望
c) 追求名利
“新米粥,紫苏汤”反映了什么样的生活状态?
a) 富裕奢华
b) 简单温馨
c) 战乱不安
《江城子 中秋忆举场》和《静夜思》均表现了对生活的思考,但《江城子》更关注于社会的变迁与个人命运,而《静夜思》则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
以上是对《江城子 中秋忆举场》的详细解读与分析,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首诗词的深意与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