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8:05: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8:05:19
杜鹃啼血到三更。断肠声。倩魂惊。何日人归,过尽短长亭。有梦终强无梦也,争忍怨,不分明。
杜鹃在午夜时分悲鸣,仿佛在啼血,声音让人心碎。美丽的灵魂被惊醒,究竟何时才能归来,经过那短短的长亭?即便有梦也比没有梦强,但我又怎能忍受这样的怨恨,心中却又难以分辨清楚?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唐圭璋,近现代诗人,擅长词作,受传统诗词的影响,作品常表达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的结合。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充满离愁和思念的时期,作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远方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生活无常的感慨。
《江城子二首 其二》是一首充满感伤情绪的词作,诗中通过描绘杜鹃的哀鸣,传达出一种刻骨铭心的思念。杜鹃啼声的声音如同血泪般凄惨,令人不禁联想到了离别带来的痛苦与孤独。尤其是“断肠声”这一句,生动地刻画出内心的撕裂感,展现了诗人对爱人的深切怀念。
在“倩魂惊”一句中,诗人将对方的灵魂与自己的思念交织在一起,体现出一种灵魂上的共鸣。在整首词中,短长亭的意象象征着离别的地方,诗人通过对亭子的描绘,表达了对归来的渴望和无奈。
最后,诗人以“有梦终强无梦也”来表达对梦境的反思,梦虽美好但也只是虚幻,现实的无奈让人心生怨恨。这种情感的纠结与对比,反映了人性中的脆弱和对爱的渴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杜鹃哀鸣的描绘,表达了对离别的深刻思考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展现了人性中对爱的渴求与对失去的伤感。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歌的情感基调,传达出对爱情的无奈和思念的深邃。
诗词测试:
杜鹃的啼鸣在诗中象征什么?
“何日人归,过尽短长亭”中的“短长亭”代表什么?
诗中提到的“倩魂”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唐圭璋的这首词更加强调了离愁的深沉和对爱情的执念,而李清照则侧重于对爱情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感伤。两者同样展现了女性的柔情与对爱情的思考,但情感的表达和抒发的方式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