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0:39: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0:39:43
江城子
修行还悟宿根深。得知音。便明心。
十二时中,外境不能侵。
保命全真无别用,好容易,不难寻。
一时勘破古通今。信闲吟。
玩遥岑。海角天涯,都是好丛林。
继祖承宗行教化,享天爵,受人钦。
这首词表达了修行者对内心深处真理的领悟和对外境干扰的超脱。通过不断修行,修行者逐渐明白了内心的真实所在。在日常生活的十二个时辰里,外界的纷扰无法侵扰到内心的宁静。真正的自我保护和道理不需要复杂的手段,容易被发现和把握。经过一番领悟,历史的真理与现代的思考都能融会贯通。信手吟唱,悠然自得。无论身处何地,都是修行的良好环境。传承先辈的教化,享受天命,受到世人的钦佩。
尹志平,元代诗人,生平较少记载,但其作品多以道教和修行为主题,体现出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和对外界浮华的超脱。
这首《江城子》产生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变革之际。诗人通过修行来寻求内心的宁静与智慧,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对人生真谛的探求。
《江城子》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词作,展现了诗人对修行的深刻理解和对心灵自由的向往。诗中通过对内心与外界关系的思考,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修行不仅仅是对宗教的追求,更是对自我认识的深化。诗人以“宿根”的概念,强调了内心的真实与本质,暗示修行者的成长与觉醒。诗中的“信闲吟”与“海角天涯”的意象,展现出一种无论身处何地都能保持内心宁静的境界。这种超脱于世俗纷扰的境界,体现了道教“无为而治”的理念,表现出对生命真谛的深刻思考与热爱。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修行的理解,强调内心的真实与宁静,以及在纷扰的外界中保持自我的重要性。诗人倡导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强调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找到修行的意义和价值。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宿根”指的是什么?
填空题:诗中提到“海角天涯,都是好___”。
判断题:诗人认为修行是艰难的过程。 (对/错)
可以将尹志平的《江城子》与李白的《静夜思》进行对比,前者强调内心修行与超脱,而后者则更多地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与情感的抒发,两者在主题与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但都表现出对人生深刻的思考。